三伏天即將來襲,在這個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如何養生,你知道嗎?

三伏天即將來襲,準備與高溫作戰

Advertisements

到底,什麼是三伏天?
  •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
    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三個階段,一般來說,初伏和末伏為期10天,中伏常為10~20天,因而三伏天的時長為30~40天。

  • 今年三伏天的時間為:
    一伏(初伏)7月13(庚寅日) 至7月22(10天)
    二伏(中伏)7月23(庚子日) 至8月11(20天)
    三伏(末伏)8月12(庚申日)0 至8月21(10天)

Advertisements

為啥三伏天這麼熱?
  • 因為這段時間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要如何養生?
  • 祛濕防暑
    三伏天高溫潮濕,暑濕來襲就要及時清理濕氣。在飲食上,可以多吃苦瓜、綠豆、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外出要做好防晒準備,如果出現胸悶、頭暈等不適癥狀,就要及時找地方休息,喝些綠豆沙解暑。

  • 飲食養生
    這段時間可以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入初伏后,不妨多吃點麵條之類的面製品以利於補充營養。具體來說,有四個飲食原則要掌握的: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乾淨、補水養生。

  • 降火
    炎炎夏日到處都在「冒火」,連身體也會變得煩躁起來,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同時,心靜自然涼,多做些靜心的運動有助於釋放體內的「火氣」,保持情緒平和。

  • 防空調病
    三伏天高溫難耐,空調是必備的降溫工具。但在此期間切莫過於依賴空調,室內的溫度不能開到太低,要讓身體適當排汗。排汗是人體的一種排毒過程,在夏季,藉助於外界的陽氣,人體本來是要將體內的各種寒濕毒邪排出體外,但空調的介入,打亂了這個過程。不僅排毒不徹底,反而是將外界的寒也一起帶入到了體內,因此,這個階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調病。這種病,就是在夏季得風寒感冒。由於寒閉在體內,癥狀就是渾身肌肉痛,關節痛,頭痛,無汗,食欲不振,甚至渾身發冷、發燒。

流行已久的「三伏灸」是如何治病的?
  • 每到三伏天,各大醫院都推出三伏灸,許多老人家往往紛紛動員家裡的人到醫院做三伏灸。到底做這個有什麼好處呢?其實,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療冬天好發的疾病,以預防和減少病症在冬季發作。
    中醫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如果能利用三伏天這段時間調理人體陽氣,將會利於各種慢性疾病的好轉和恢復。
    它主要適用於兩類疾病:一是過敏性疾病,如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類是跟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痛、結腸炎、關節痛、虛寒頭痛、腎虛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

點擊進入健康頻道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