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講究未病防病

《內經》云:「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故預防醫學被稱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康復醫學為第三醫學。其中,預防醫學以健康期為主,臨床醫學以發病期為主,康復醫學以發病後期為主。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陽令也,春時陽生,夏時陽盛。春時陽始生,風寒之邪尚為患,故春時應注意禦寒保暖,民間諺語謂春季不宜過早減衣,亦即此理,以養人體之陽。夏時陽極盛,暑熱邪盛,大熱耗氣,氣者陽也,故大熱亦傷人體之陽。夏夜人們喜納涼,易受寒濕之邪,寒濕傷陽。夏季炎熱,人們喜冷飲,飲食太過則易傷陽,故夏時既要善處陰涼以避大熱,又要避免過食冷飲以防傷陽;夏夜納涼,當避濕露,適當蓋覆,以避寒濕。

秋冬陰令也,秋時陰收,冬時陰藏。秋冬之時燥邪為患,易傷陰,故秋冬之時宜服用滋陰之品或搽用滋潤護膚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氣之濕潤亦有助於避免燥邪。秋時漸寒,冬時寒盛,人們喜食辛辣好飲酒以禦寒。辛辣之品易生內熱,酒易生濕熱,飲食太過則傷陰。因此,秋冬之時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過食辛辣和過量飲酒,以防傷陰。

Advertisements

【飲食有節】

飲食有節,是指每日的飲食要有規律和有節制。就是要根據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以及消化系統的功能,適度地調節飲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養親奉老書》就曾指出:「若生冷無節,饑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意思是說,如果飲食不注意節制生冷食物,或過飢過飽,或五味調和無度,便會引發疾病。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證實,諸多疾病如肥胖、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都與膳食結構不合理有關,所以被稱為「食源性疾病」。

【調攝精神】

中醫有「百病皆生於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的說法,情志刺激可致正氣內虛,招致外邪致病;在疾病過程中,情志波動又能使疾病惡化。

Advertisements

現代醫學證實心身失調常源於負性情緒的刺激,如長期的高度緊張、心理壓力、抑鬱、低沉、悲哀等的持續作用。心理刺激導致的心理改變主要是情緒異常,首先產生焦慮、憤怒、抑鬱等,之後出現交感神經、植物神經、內分泌、免疫等一系列變化。而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則人體氣機調暢,氣血和平,對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鍛鍊形體】

人要活得好,就要充分利用身體裡邊的能量。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從人生下來之後,就潛存於身體裡面了,能不能把它發揮出來,能不能使之成為現實,這跟後天的鍛煉有關,所以鍛鍊形體是很重要的,但也要講究方法去鍛煉。

護腎保精

腎為先天之本,是決定人體先天稟賦的強弱、生長發育狀況、臟腑盛衰的根本。因此健體養生,護腎養腎,是維護生命活力的基礎。補腎要從養精開始。腎所藏之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後天之精。後天之精源於後天水谷精微,具有營養臟腑組織的作用,即所謂「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中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密切相關:先天之精激發後天之精生產、運動,後天之精則不斷充養先天之精,二者相輔相成,互助互用,共同構成腎中精氣。

最後送上養生口訣,希望對您有用:

長壽養生最重要,起居定時睡眠好;

勿怒性情要溫柔,三餐糖鹽量宜少;

活動筋骨多做操,護腎保精持久妙。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