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真的很難治嗎?古中醫教你不用花錢根治胃病!

好多人胃部有毛病,胃脹、胃酸、打嗝、胃疼等,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也很難受,治療或者調理不當,會使病情加重,引發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危及生命。現代醫學把胃病的主要病因歸結在飲食方面,認為應該用調理飲食的方式養護脾胃,調理胃病,這是不恰當的。有人做過調查,乞丐沒有得胃病的。乞丐吃的是乞來之食,要來什麼吃什麼,既不能定時,也不能定量,涼熱都有,更不用說軟硬和營養搭配了,即使這樣,也不得胃病。這就是說,胃病和飲食沒有直接關係。在古代的歐洲,把胃病叫做婦人病,因為那時候婦人得這個病的比較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胃病,都是由胃寒引起的。胃就象一個化工反應釜,在完成消化工作時有兩個條件,一是溫度,這是發酵食物的必要條件,二是動力,通過蠕動把食物攪拌均勻,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元氣充足沒有毛病的身體,會自動調節這兩個條件到最佳狀態,完成消化工作。當胃部有寒氣存在的時候,會引起兩個局部條件的變化,第一是降低溫度,達不到食物發酵要求的溫度,輕影響食物發酵的時間,重則導致食物不能充分發酵;第二是影響局部氣血循環,氣血不足就是人們常說的胃動力不足,也就是不能充分的攪拌食物,影響發酵的均勻性,使食物在沒有充分消化的時候就排出進入下道工序。

食物在胃裡不能充分發酵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胃脹,然後就是打嗝放屁。存留的時間再長,就會產生胃酸。長期在過量胃酸浸泡下,就會產生胃炎。胃炎時間長了就變成了潰瘍。這就是胃病的成長過程。究其根本,胃寒是罪魁禍首。那麼這個胃寒是怎麼來的呢?

胃寒,在中醫上屬於陽明病,是胃經上存了寒氣帶來的毛病。這個寒氣,不是外感風寒,不是從外邊來的。中醫講七情致病,憂思傷脾,脾胃是互為表裡的,傷脾就是傷胃。當人情緒低落,憂傷、思慮、生悶氣的時候,人的脾經和胃經相對應的經筋就會緊張,這一緊張,就會產生一個後果,經絡堵塞,血管收縮,那麼供應脾胃的氣血就不足,氣血不足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溫度降低,脾胃所在的地方局部溫度降低,溫度降低的結果就會產生寒氣淤積,這個寒氣是淤積在脾經胃經的經筋上的。一次兩次,寒氣淤積的少,不會對身體構成很大的影響,同時人的身體也在不停的自動清理這個寒氣。當長期憂思鬱悶的時候,寒氣在不停的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對脾胃產生功能性影響,這個狀態就是初期的胃病。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情緒,切斷病根,不用做任何治療,胃病就能好。如果繼續保持這種不良情緒,病情就會持續加重,任何治療方法都是維持,不可能治好。

「理通法自明」,知道了胃病的根源,治療就好辦了。

第一、改善情緒,切斷病根,這是治療的根本;

第二、適當運動,改善睡眠,培補元氣,消除脾胃寒氣;

第三、服食薑湯等溫熱食物,增加肚子里的熱源,幫助祛除寒氣;

第四、按摩背部和脾胃相對應的原始痛點,塗蔥薑汁熱敷,快速排出脾胃寒氣。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