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泡湯並非人人都合適,泡湯方法不對,身體會越來越差!一定要注意哦~


浸泡在溫熱舒適的溫泉中,感受著毛孔的舒張、血脈的通暢,無疑是冬日裡最愜意的享受。然而,近日來,因「溫泉病」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也不少。醫生提醒,泡溫泉並非人人適合,泡法不當也會傷身。長時間浸泡於高溫的溫泉水中,容易令人體表皮脂質的保濕作用及屏障功能減弱,引發或加重皮膚瘙癢等病症;還易使皮膚血管擴張,加重心臟負擔,容易引起心臟或腦供血不足;而飯後馬上泡溫泉,也易造成消化不良等反應,這些都屬於「溫泉病」的範疇。

泡露天溫泉警惕心梗

據養生專家介紹,泡溫泉具有很好的養生作用。在養生觀念里,冬天可以靠溫泉補養陽氣,溫泉水當中含有很多的礦物質,所以泡完後身體比普通熱水的感覺要更舒適,長期泡不僅可以使肌肉、關節鬆弛,消除疲勞;還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人體新陳代謝,還會增進皮膚的彈性和光澤。


溫泉中豐富的礦物質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幫助,如調整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糖尿病、痛風、神經痛、關節炎等,一些國家還把溫泉作為一種「自然療法」,通過大部分的化學物質沉澱在皮膚上,改變皮膚酸鹼度,從而起到吸收、沉澱及清除的作用,並讓溫泉水中的化學物質刺激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


一邊泡溫泉,一邊欣賞美景的愜意方式讓露天溫泉備受歡迎,但這種泉中岸上「冰火兩重天」的反差也是導致疾病爆發的重要因素。因為溫泉的溫度較高,容易使人體大量出汗、心跳加快,心臟耗氧量增加,易出現胸悶、心悸,「很多心梗患者,都是在和家人泡澡、泡溫泉的時候,一上岸在出水剎那受涼發病的。

這個季節泡溫泉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讓身體受到太大的溫差,尤其是平時經常加班熬夜、晝夜顛倒、壓力大、吸煙多的人,此外,泡溫泉的時間不宜過長,心腦血管病或高血壓病患者水溫不宜過高,即便沒有發現心腦血管基礎疾病,也要警惕隱蔽的心梗突然發作,一旦出現胸悶、頭暈、心慌癥狀,應立即離開溫泉池,注意適時補水、休息和保暖,癥狀嚴重的應及時就診。


此外,相關專家還指出,泡在溫泉里雖然沒有什麼活動,但實際上卻相當於中等強度的運動,因此,有心腦血管問題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浸泡前,最好先溫水淋浴身體,讓身體適應水溫,但不必打濕頭髮,以免泡湯時濕頭髮讓人著涼。下水時要緩慢,從腳部開始一點點入水,讓身體充分適應水溫。泡湯時心臟以上可以不泡在水中,以免加重心臟負擔。此外,泡完溫泉后也不宜立即按摩,以免使血液循環再次加速,增大心臟的壓力。出水之後,一定要及時把全身擦乾,尤其注意前胸後背、頭頸部的保暖。


貪戀「熱湯」易發皮膚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浸泡方法不當也可帶來健康問題,根據泉水中所含的礦物質,泉水可分為碳酸泉、硫黃泉及氛化物泉和含有其他多種成分的泉水,不同的泉水對身體各有不同的療效。如硫黃泉可軟化皮膚角質、含鈉元素的碳酸水有漂白軟化肌膚的效果。

冬季天氣乾燥,泡溫泉有助於治療皮膚干癢,但泡溫泉時如果方法不當也會對皮膚不利。如在溫泉中的浸泡時間過長,且不斷搓洗,易使皮膚變得乾燥發癢,撓抓之後起疹、破皮,進而導致毛囊炎。此外,溫泉水溫度不足以殺滅病菌,一些傳染性皮膚疾病也可能藉此傳播。


而對皮膚有傷口、潰爛或皮膚有嚴重感染、黴菌感染的人如香港腳、濕疹的患者來說,就不適合泡溫泉了,因為這樣不但會污染水質,還會使傷口惡化。此外,發燒、有急性炎症如感冒、嗓子疼等的人,也都不宜泡溫泉。


切勿過飽泡湯

此外,泡溫泉並非人人適宜。醫生提醒,人體在泡溫泉后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周身血管的血容量增多,頭部供血減少,容易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癥狀。如果吃得過飽,又立即泡湯,胃腸道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了消化不良等問題。空腹泡湯同樣不合適,最好是在飯後一小時左右入水。


此外,吃飽后血糖也會隨之上升,在溫泉中容易出汗,造成脫水。相關專家提醒,這一點也值得糖尿病患者警惕許多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圍神經病,對溫度的敏感度較差,容易因長久浸泡造成燙傷而自己不知。因此,這部分人群應在血糖穩定時再泡溫泉,並應注意水溫不宜超過40°C,浸泡時間不可太長,每15分鐘左右應起身休息一下;泡完后應儘快擦乾身上的水並用清水沖洗,避免溫泉中的硫黃或其他物質引發皮膚炎症。

「加料」溫泉多是噱頭

如今,有「溫泉」之名的溫泉賓館、溫泉療養中心、溫泉度假村遍地開花。在這片亂象背後,據知情人透露,其中多數都是人工鑽探后通過鑽井自流或抽取出來的深層地下熱水,也就是「人造溫泉」,而非天然形成的溫泉。


由於再生能力較差,溫泉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眾所周知,地球內部是一個龐大的熱庫,源源不斷地向地表傳遞熱量。就大部分地區的地殼表層岩石而言,每增加100米的深度,其溫度大致上升3℃。因此,一般只要是位於幾千米深的地下水,都能被加熱成為地下熱水,在地熱增溫幅度較高的地區,這一深度甚至只需要幾百米,每一眼天然溫泉或「人造溫泉」,都經歷過地球用心的「熬制」。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電商上也可以看到「溫泉粉」的產品,聲稱加入熱水中溶解能起到「在家泡溫泉」的作用。此外,一些標榜加入花瓣、牛奶、葯療、紅白酒、醋、咖啡等「成分」的溫泉也在借勢宣傳,不斷推出多元而個性化的溫泉服務,吸引眾多消費者光顧。那麼,這些加了「調料」的溫泉,是否真如宣傳的那樣有各種神奇的功效?

對此,專家認為大多還是商家的噱頭。以葯療為例,商家只是將中藥直接添加在溫泉中,藥物濃度低,水的溫度也較低(一般在30℃~50℃之間),藥效能否發揮出來值得懷疑,而即使藥效能發揮出來,皮膚能不能吸收又是個問題。


此前,還有媒體披露,所謂「牛奶浴」,其實就是在溫泉池裡放兩包220毫升的純牛奶,有些還可能是過期的,而號稱可緩解肌肉緊張、促進物質代謝、對皮膚有美容保健作用的「溫泉泥」,其實是從別處拉來的普通泥巴。


要辨別所泡的溫泉水是不是抽自地下深層,有四種簡單的方法可供參考。一般說來,首先,在真溫泉水裡泡較長時間的話,手指頭不會發皺;其次,泡在真溫泉水中身上會有細膩的感覺;再者,真溫泉聞著有輕微的硫化氫味,也就是臭雞蛋味;最後,真溫泉里能感覺到明顯的浮力。



via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