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款中醫補氣血藥材 讓你精神十足

1444229311416.png


現在社會生活、工作壓力大,尤其是高薪白領族,繁忙的工作更是壓得他們生活中幾乎沒有運動時間,所以身體出現氣血不足的人很多。不過身體出現氣血不足不用擔心,中醫七款中醫藥材,幫你有效補足身體氣血,讓你每天都看精神十足。

  

  ①中醫草藥黃芪

  黃芪為豆科植物黃芪的乾燥根,以肉黃白,質堅而為易折斷,粉多,味甜,無黑心及空心者為佳。

  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若水煎,每次用量9--30克;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症者忌用。

  ②中醫草藥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主要產於美國和加拿大,移種於我國的叫種參,藥用其根,為貴重藥材,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蔘而不耐人蔘之溫者,皆可用之。

  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證;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飲,有潤喉美聲之效,戲曲、歌唱演員常飲,有益於嗓音保健;西洋參亦是體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動后疲勞乏力,口於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在使用時,可研為細末,每次服1—1.5克,溫開水送下;亦可單獨水煎,每劑1.5--3克;存放時要防腐,防蟲蛀,可:乾燥后密封保存,或放於陰涼乾燥處保存。

  本品忌用藜蘆同用,虛寒者忌用。

 

 ③中醫草藥黨參


  本品性平、味甘,功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氣虛不足的倦怠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萎。黃,頭暈等症,以及病後體弱,營養不良。

  若酒浸,將黨參切碎,浸於1斤米酒或白酒中,1個月後服用,每次2--3湯匙,1日3次;

  若水煎,每次9---15克,內服。

  本品反藜蘆,不宜同用。


  ④中醫草藥甘草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葯,適用於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症。

  用量:1.5-9克,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⑤中醫草藥太子參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症。

  每次用量:9—30克,要防霉,宜放置乾燥通風處或乾燥后密封存放。


  ⑥中醫草藥人蔘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

   

  若燉服,用量一般3--9克;燉時要用慢火煮沸1小時以上,以便把人蔘有效成分煎出,保證療效。若吞服,將人蔘乾燥后,研為細末,每次用量1—2克。若酒浸,將人蔘切碎,放人好米酒內浸泡,—般1個月後便可飲服,每次兩2湯匙,1日2次。


  ⑦中醫草藥白朮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苦,功能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脾虛運化失司,水濕停留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症。

  用量:5—15克,凡陰虛內熱,津液虧耗,舌苔光剝,唇燥口乾者不宜使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