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也需要化痰,沒想到這個化痰的方子效果這麼好!在這個感冒多發的季節,這個正需要!

一提到咳嗽,想必大家都對此深有感觸。相信有過咳嗽經歷的人都知道,在咳嗽期間,要是痰能夠順利咯出那倒還不錯,要是咳了很久也不能把痰咯出來,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受。所以,在止咳的過程中,化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說到化痰,有一個方子是挺不錯的。這個方子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等功效;適用於濕痰證,症見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噁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等。現代臨床也可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經性嘔吐等屬濕痰者。那麼,這個方子究竟叫什麼呢?它就是頗負盛名的二陳湯。

二陳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一書中,由半夏、橘紅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組成。原方在煎服的時候先將藥物㕮咀,每次服用時取葯末12g,用水100毫升,加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至60毫升,去掉藥渣,趁熱服用。

那麼二陳湯為什麼化痰的作用就那麼好呢?主要還是在於藥物的配伍。在二陳湯中,半夏辛溫性燥,善能燥濕化痰,且又和胃降逆,是為君葯。橘紅辛溫,既可理氣行滯,又能燥濕化痰,是為臣葯。半夏、橘紅二葯君臣相配,有兩層含義,一是等量合用,不僅相輔相成,增強燥濕化痰之力,而且還體現治痰先理氣,氣順則痰消的意思;二是半夏、橘紅都是越陳久藥效越好,而沒有過燥的弊端,方名「二陳」,實則是以這兩味葯的這種特性來命名的。這兩味葯就構成了這個方子燥濕化痰的基本結構。

二陳湯中的茯苓健脾滲濕,滲濕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且與臣葯橘紅成為一個組合,針對痰因氣滯和生痰之源而設,它們一起為祛痰劑中理氣化痰、健脾滲濕的常用組合。在煎藥的時候,加上生薑,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協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嘔;加少許烏梅,為的是收斂肺氣,且與半夏、橘紅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傷正之虞。而這三種葯在一起,起到佐葯的角色。最後以甘草為使,健脾和中,調和諸葯。

對於二陳湯這個方子來說,雖然化痰的作用較好,但是痰也有各種類型,在針對不同的類型的時候,需要增減一些藥物,方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比如治療濕痰,可加蒼朮、厚朴以增燥濕化痰之力;如果是治熱痰,可加膽南星、瓜蔞以清熱化痰;如果是治寒痰,可加乾薑、細辛以溫化寒痰;如果是治風痰眩暈,可加天麻、僵蠶以化痰息風;如果是治食痰,可加萊菔子、麥芽以消食化痰;如果是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鬱金以解郁化痰;如果是治痰流經絡之瘰癧、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蠣以軟堅化痰。

二陳湯的方證多由脾失健運,濕無以化,濕聚成痰,鬱積而成,因此二陳湯起到的作用就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臨床應用時,應以咳嗽,嘔惡,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膩,脈滑為辨證要點。由於二陳湯的方子具有燥性,所以並不適合燥痰者使用;另外,有吐血、消渴、陰虛、血虛等症者,需忌用此方。

來源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