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我討厭你」時,大部分父母都回應錯了....

一天,在公園裡遇到一對父子,孩子大約5歲。

只聽到孩子大聲叫:「你是壞爸爸,我厭惡你!」

那位爸爸很生氣,也跟著大叫:「我不是壞爸爸,我是好爸爸!」「你是壞爸爸!」「我是好爸爸!」

與孩子來回爭論「好爸爸壞爸爸」幾次之後,這位爸爸終於敗下陣來,不再說話,氣呼呼地分開了孩子。

看到這幅情形,我心裡忍不住想笑:這位爸爸,也太孩子氣了吧。


可是回頭想想,相似的事不是發作在很多家庭裡嗎?

比方在我家,有一次,先生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看電視,立刻走上去把電視關了,這下好,孩子正看得起勁呢,卻被爸爸不分青紅皂白地關了,頓時怒氣沖沖,大叫起來:「我還沒看完呢!我厭惡你!你是壞爸爸!!!」

先生馬上反駁:「我怎樣壞了?我這是為你好!你怎樣能這麼對爸爸說話?」接著,先生很生氣地打了孩子一下:「以後不許你這麼說爸爸!」

還有一次,是發作在孩子與外婆之間的事,忘了是怎樣引發的了,孩子也是對著外婆大叫:「壞外婆,我厭惡你!你走開,不要在這裡呆了!」

我媽的反響跟先生不同,她不敢跟孩子生氣,卻對著我哭訴起來:「你看看你兒子,我對他這麼好,他竟然這樣說我,真是太沒良知了,嗚嗚……」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這樣的抵觸在所難免。當孩子第一次對你說「我厭惡你」以至是「我恨你」的時分,你是不是也感到過震驚、憤恨、懊喪、悲傷?

02

為什麼當孩子對我們這樣「無禮」時,我們會不快樂?

首先是我們本人沒有自信,沒有底氣。我們內心可能也以為本人不是個好爸爸、好媽媽,因而,當孩子戳到我們的痛處的時分,我們才會如此懼怕、憤恨。

其次是我們覺得被冒犯了,孩子的說法做法不在我們的控制之中。這時分的感受全都是從「我」動身的,思索的是「我」本人。

在以上的案例中,我們看到,無論是公園裡的那位爸爸、我先生,還是我媽,在聽到孩子的話之後,都只顧著沉浸在「我」的心情中,以「我」的感受去回應孩子的話,絲毫沒有思索孩子當時的感受。在旁觀者看來,這時分的大人,跟孩子有什麼分別?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這種「無禮」行為呢?


03

首先,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當他覺得到本人不受注重、遭到不公待遇時,英勇、自若地表達本人的憤恨,這是自但是然的。

這闡明,他是一個明白本人感受的人,一個勇於表達的人,一個勇於回絕的人,一個能保衛本人權益的人。

這是多麼重要的才能啊!

假如孩子遭到進犯卻不敢表達憤恨,他漸漸地就會忍氣吞聲以求戰爭,不敢回絕他人的不合理請求。 這樣的孩子,成為了外表上人人喜歡的乖孩子,卻是以犧牲表達真實自我為代價的。


在大人身上,這樣的現象太普遍了:與人相處時明明很難受,卻總強忍著不說;遇到抵觸,懼怕他人生氣而處處冤枉本人;長期壓制不滿,但又忽然迸發,讓他人莫明其妙……

我們肯定不希望孩子長大之後變成這樣的人。所以,當聽到孩子憤恨說「我厭惡你」時,我們應該感到快樂:孩子能說出本人的想法,表達本人的感受,闡明他們在長大。


其次,我們要曉得,當孩子在說「我厭惡你、我恨你」的時分,他們或許在體驗言語的力氣。

3-4歲的孩子,會閱歷一段「詛咒」言語敏感期。這時分,他們嘴裡經常會冒出一些相似「我恨你」「打死你」「你個笨蛋」之類的粗話,特別是當孩子發現這些言語是有力氣的,可以像利劍一樣刺傷他人的時分,他們就會試著模擬相似的言語去攻擊他人,惹起他人留意,完成本人的目的。

看到大人對此越在乎,他們越快樂,越會一遍又一遍地運用相似的言語,以顯現本人的力氣。假如大人不懂孩子的這種心理,就會墮入與孩子無休止的「權利之爭」中。對此,最好的做法是置之不理,不要強化。


第三,我們要看到,孩子憤恨的背後,其實是在尋求愛、尋求關注。他們嘴裡說「我厭惡你、我恨你」,實踐上卻在說「我愛你,我需求你。」

關於這一點,很多熱戀中的女生應該最有領會。當男友只顧著玩遊戲不陪本人時,很少女生會直接說「我想要你陪我」,而是憤恨地說「你怎樣總是玩遊戲,真厭惡!」假如這時男生把女生的話當真,估量一場爭持就在所難免了。

孩子也是一樣的。想想看吧,每次孩子對你生氣、憤恨的時分,是不是都是由於你疏忽了他,沒有看到他的真實需求?

比方,孩子要你陪他玩,你卻在看手機;孩子不想吃青菜,你卻逼著他要吃;孩子想在睡前聽你講故事,你卻說累了不想講……


04

其實我也曾屢次遭到孩子相似「無禮的冒犯」。

第一次聽到孩子說「我厭惡媽媽」的時分,我也曾經震驚、憤恨,幸虧我對本人能否是個好媽媽有足夠的自信,我很快冷靜下來,考慮如何正確回應孩子的「無禮」。


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首先,置信本人,我曾經儘力在做一個好媽媽了,孩子說的並不是事實,我沒必要生氣,不能以暴制暴,用同樣的話語回擊孩子;更不能壓制孩子,不讓他表達本人真實的感受。

第二,肯定孩子的感受,看著孩子,說:「看來你如今真的很生氣,很厭惡媽媽。」

第三,供認本人的不圓滿,通知孩子,媽媽的確有些中央做得不夠好。

第四,擁抱孩子,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並說出來,比方說「你是不是想要媽媽陪你玩?」得到孩子的肯定後,盡量滿足孩子。

第五,與孩子溝通,尋覓更有效的表達方式。比方通知孩子:「媽媽不喜歡你說我厭惡你之類的話,下次,要是你生氣了,能夠說:我很生氣,媽媽,我想要你陪我玩。」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是要與孩子樹立良好的密切關係,讓本人有足夠的底氣面對孩子的質疑。

這樣,當孩子對我們「無禮」的時分,我們才乾控制住本人的心情,冷靜下來,理解孩子,覺察孩子背後的需求,並給予孩子正確的回應。

最後,給大家引薦一本相關的繪本:《我厭惡媽媽》。在這本繪本裡,我們不只能看到孩子的心機(孩子埋怨的背後,是對媽媽深深的愛),更能看到本人的影子(很多時分,的確是我們疏忽了孩子)。

▲▲ ▲

(日)酒井駒子 文/圖 彭懿 譯

有時我覺得媽媽......

好厭惡!

哼,她呀,就喜歡睡懶覺!

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睡

睡也睡不醒,睡也睡不醒

我肚子餓了啦

就曉得本人看電視劇

不讓我看動畫片

說生氣就生氣......

快點、快點

就曉得催我快點、快點

可她本人卻慢悠悠的

還有

來幼兒園接我總是遲到

還遺忘洗衣服,我今天穿的襪子

就是昨天穿過的那雙

還有------

還有

還有

還有

還有

還說

不能跟我結婚

說就是

等我長大了

也沒有方法跟我結婚

說就是等我長得

再大、再大

再大

也沒有方法

跟我結婚

可是我

只想

跟媽媽結婚呀

所以,我厭惡媽媽

我不要這樣的媽媽了

我要走了,一個人!

走得遠遠的

走得遠遠的

「再見了,媽媽!」

砰!

「咦咦,怎樣啦,忘了什麼東西嗎?」

「嗯,忘了拿球,我要帶走的。

對了,媽媽......」

「什麼?」

「又見到我,媽媽快樂嗎?」

「當然快樂了!」



via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