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林好漢吃牛肉說起 唐朝牛肉家家有 明清牛肉犒家人

武俠小說里的有些英雄好漢喜歡吃牛肉,其實也不算什麼。牛肉營養價值高,品相好,也是目前運動員或很多健身愛好者補充體能的上好食物。聯合鍋君也喜歡吃牛肉,喝牛肉湯也是極為爽快的事情。

那些認為古代朝廷不讓私自殺牛就吃不上牛肉的言論,太想當然了,說得古代人太慘了。不應該拿紙上的法律當成真實的歷史,更不應該誤讀了法律。和平年代,一定會有變通的手段讓普通人吃上牛肉,不用死摳紙上的朝廷法律。古代多戰亂,人都可以相食,何況牛肉乎?前方征戰沙場的將士喜歡吃牛肉,老百姓也喜歡吃。

牛肉宜犒軍結友

中國自古多牛,商代祭祀的時候大量用牛,姜太公曾在商朝首都朝歌屠牛為生,周代賞賜的時候也常用牛。鄭國商人弦高曾用12頭牛假裝慰勞,嚇退秦軍。齊國名將田單困守即墨小城,竟然在城中就可收集1000多頭牛,得以施行火牛陣,大敗燕軍,最終收復國土。到了秦朝末年,劉邦打下關中,厚待秦人,獲取秦人支持,秦人爭獻牛肉等食物。漢朝初立,雖然馬不多,但牛還是很多,將相們便乘著牛車上下班。

古代早期,不但漢族政權多牛,周邊匈奴、西羌也多牛。兩漢時期,漢軍繳獲牛羊的記載屢見不鮮。西漢衛青擊匈奴,一次可以繳獲回來百餘萬馬牛羊。段熲破西羌,繳獲馬牛羊八百萬頭。牛肉有營養,且數量有保證,自然會成為犒勞軍隊的首選,也是江湖豪俠的摯愛。戰國名將李牧守衛趙國邊疆時,每天都殺幾頭牛犒勞士兵。在小說中臭名昭著的董卓,其實年輕時頗有豪俠之風,歸耕田園的時候會殺耕牛招待朋友。

唐朝牛肉家家有

有人說在唐代殺自己的牛都要受罰,以證明在唐代吃牛肉難。實際上,並非這麼回事。聯合鍋君認為,一定是有人誤讀了唐代法律。

唐代文人韓愈在《題杜工部墳》一詩中說:「當時處處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唐代《嶺表異錄》提到,嶺南一帶群眾好食水牛肉。唐代《朝野僉載》記載,一個官員性嗜牛肉,所至州縣,烹宰極多。可見在唐代吃牛肉沒有那麼難。

繳了稅應可殺牛

新中國成立初期,政府以保護耕牛為由徵收耕牛屠宰稅,比如山東省的屠宰稅率按20%從價徵收,稅率相當高。後來,屠宰稅被逐漸取消。但是交了稅就能殺牛,不是新中國首創。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販運牛馬要納稅的記載。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只要交了稅,販了殺牛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一代昏君宋徽宗曾下詔勸農民不要宰牛,牛被視為耕稼之本。可是宋代各州的政策似乎不一,有一些州明確禁民屠牛,自己殺自己的牛也得重罰。但病牛死牛怎麼處理,這就存在由官府統一宰殺或監督宰殺的可能。

元代文宗時期,也曾一再重申禁天下私殺馬牛。反過來說,只要不是私殺就可以,如果向官府繳納交易稅屠宰稅,應該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殺牛了。元曲中就有吃牛肉的唱詞。

聯合鍋認為,朝廷禁止私自殺牛,原因可能就是這兩個:一是為了保護農業,二是為了增加稅收。自古以來,朝廷都不喜歡民間私下的交易行為。

明清百姓吃牛肉

明清時代,吃牛肉之風極盛。明代李時珍個別藥方中叮囑「忌食牛肉」,如果牛肉不是當時尋常之物,又何須特意叮囑?特別是明代中晚期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提到,當時「徽州、池州地方食牛肉,不論春夏,無日不食」。吃牛肉的方法也很多,明末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中提到「腌幾塊牛肉」,防止臭了。

明代民俗志《北京歲華記》記載,普通居民會定期買豬牛羊肉,犒勞家人。而清代《燕京歲時記》稱富貴人家不吃牛肉,其實也不盡然。比如《清代名人軼事》記載,曾做過禮部尚書的達椿愛吃牛肉,一次買四五斤。《清宮禁二年記》又稱「牛肉為宮中禁品」,但宮中不吃,民間卻吃。比如清代實錄《揚州畫舫錄》記載,有一個叫楊良的人,工畫驢,一驢換牛肉一斤,謂之楊驢子。

吃人肉猛於牛肉

文學來源於生活。明清小說有大量吃牛肉的細節描寫,雖然有些說的是前朝的事,但應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說唐》中,牢頭買牛肉給程咬金吃。《水滸傳》中,林沖吃完牛肉又懷裡揣了牛肉,店家給武松切了二斤熟牛肉。《紅樓夢》中,賈府有一道菜叫牛肉蒸羊羔。《善惡圖全傳》中,張三太爺與朋友在酒肆吃牛肉。《儒林外史》《濟公全傳》《金瓶梅》等小說也不乏吃牛肉的情節。這些作品雖然情節虛構,但明清百姓吃牛肉應不是虛幻。

吃不吃牛肉,主要是一個人的愛好,應主要與個人財力有關。有吃牛肉的,也就有反對吃牛肉的。大概百姓吃牛肉之風太盛,動物保護主義者逐漸登場。南宋洪邁在《夷堅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喜歡吃牛肉的人驚見一詩:萬物皆心化.唯牛最苦辛.君看橫死者.儘是食牛人。從此不再吃牛肉。不過,清朝文人袁枚在《子不語》中借判官之口辛辣諷刺了一個不吃牛肉的貪官:子不食牛肉,何以獨食人肉?民脂民膏,即人肉也。這一語中的,道破階級壓迫的實質。(聯合鍋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