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3D技術是雞肋還是雞腿?

從皮影戲開始,人們對視覺體驗的追求便從未停止。第一部電影和第一台電視為人們的眼睛帶來了不一樣的景緻,也點燃了極致視覺體驗技術的研發之旅。於是3D便應運而生了。

3D技術就如同臨門一腳,讓影像顯示從二維邁進了三維,不僅在視覺觀感上更立體真實,而且更進一步的推動了顯示設備的發展。不過很多觀看過3D電影的小夥伴都知道,在觀看過程中需要佩戴3D眼鏡,而且由於3D眼鏡是通過左右眼不同圖像的頻繁切換來實現3D顯示,所以戴久了會出現頭暈眼花、頭痛等不適癥狀,所以體驗感並不是十分理想。

3D眼鏡通過左右眼不同圖像的切換來實現虛擬3D顯示

3D眼鏡帶來的不適讓用戶開始期待不用帶眼鏡的3D出現,裸眼3D便順應需求提早面世了。之所以說是提早,是因為裸眼3D的名稱雖酷炫,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弊端便是用戶只能在一定的角度才能看到3D效果,而並非360度。

Advertisements

裸眼3D是怎樣實現的?

雖然裸眼3D擺脫了3D眼鏡的束縛,但是在解析度、可視角度和可視距離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實際應用中立體3D體驗感也不能與佩戴3D眼鏡的效果相比。不過現在有部分據說具備裸眼3D顯示功能的顯示設備推出,而其中所融合的3D技術也是各有特色。

能夠實現裸眼3D的技術包括光屏障式3D技術、柱狀透鏡技術、指向光源技術以及多層顯示技術等。光屏障式3D技術與佩戴3D眼鏡的偏振式3D技術類似,主要通過使用開關液晶屏+偏振膜+高分子液晶層來形成一個90度角的垂直條紋系列,從而達到正面視覺上的立體3D效果。而柱狀透鏡技術則是採用類似水面折射的原理來實現3D顯示。與前兩者不同,指向光源技術不是倚重角度錯覺來實現立體顯示效果,而是將3D圖像以排序的方式進入觀看者眼中,形成左右眼的視差,從而實現3D顯示。

Advertisements

柱狀透鏡技術成像原理圖示意

現在裸眼3D技術還處於研發完善階段,因此在商業中的應用還較少。已經成型的產品包括裸眼3D廣告機、裸眼3D燈箱等。因為裸眼3D產品的表現力強,看起來更加立體真實,所以在博物館、展覽館等場合中,也會以此技術為基礎來展示一些珍貴的文物,讓觀眾大飽眼福的同時還能夠減少文物受損幾率。

裸眼3D為何處境尷尬?

從上面的敘述中,似乎並不能看出裸眼3D技術的尷尬處境,尤其是前段時間很火的3D小熊,讓很多人都以為裸眼3D的造價成本不高,其實實現裸眼3D不僅需要顯示設備的不斷升級,還需要傳輸大量餓的數據,沒有精密的計算很難實現完美的3D呈現

手機端的3D小熊

而且在帶上3D眼鏡還湊合的時候,消費者對裸眼3D還始終抱著「只遠觀、不褻玩」的態度。日本之前所推出的投影結合人臉打造的舞台裸眼3D技術雖然很酷炫,但是也存在一部分技術上的局限性,比如人臉需要位於投影範圍內,並且投影機的投影畫面要配合實現舞台效果,就必須人為計算圖像變幻的時間,比較局限。並且目前裸眼3D技術應用最多的還是舞台,實用價值並不是很多。

支持裸眼3D顯示的移動設備還需要進一步技術升級

在對視覺體驗的追求不斷升級的今天,把裸眼3D融入普遍使用的移動設備中是必然發展趨勢,不過因為裸眼3D技術發展還不成熟,所以在目前看來,裸眼3D還如同雞肋。去年曾有媒體爆出蘋果手機新品支持裸眼3D,然而事實證明只是大眾的YY。能夠將裸眼3D解救出當下困境的,也許只能從技術入手了。

裸眼3D杠上全息投影?

跟裸眼3D相比,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範圍顯然更廣。全息投影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三維圖像的一種技術。它包括空氣投影和交互技術、360度全息顯示屏和激光3D投影三種形式,在舞台應用、展館應用中比較普遍。

因為全息投影技術所呈現的是360度立體投影畫面,所以相比較而言,裸眼3D技術並不佔很多優勢,尤其是在裸眼3D還未正式入駐移動顯示設備的時候,很多人預言全息投影會覆蓋裸眼3D也是不足為怪了。

全息投影在舞台中的表現

不過在筆者看來,目前裸眼3D技術的處境雖比較尷尬,但是一旦技術成熟,前景還是很寬廣的。人們對視覺體驗感的極致追求不會停止,而未來的顯示技術也會不斷向真實世界靠攏,裸眼3D只是第一步。

裸眼3D聽起來很酷炫,但是在當下的市場發展中處境還是比較尷尬。技術上的難點尚未解決,已經有廠商急吼吼的想要把它融進移動顯示設備中。跟全息投影相比,裸眼3D的似乎並不佔優勢,不過二者的應用方向不同,隨著技術的發展,裸眼3D會逐步與顯示設備融合,跟舞台應用較多的全息投影之間的交叉點也會變少。


運營人員: 梁飛 MX010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