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老人的中醫調理:老年人食慾下降的調理

為什麼說「胃好,身體好」?

人的腸胃好,能吃飯,又能夠消化吸收,則臟腑的功能就能維持正常,人也就不容易衰老。反之,腸胃不好,臟腑氣血不足,人就會迅速衰老。《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有「六經為川,腸胃為海」的說法,也就是說人體的三陰經和三陽經是涓涓細流,而腸胃經脈才是彙集這些細流的大海。可見要想人體的其他經脈氣血充足,臟腑功能正常,首先要保證腸胃的功能正常。因此,只要照顧好我們的腸胃,就能夠顯著延緩衰老,增強抗病能力。

老年人突然口味改變,意味著什麼?

對食物口味改變,愛吃甜、酸、辣、咸等重口味飲食,說明味覺有所減退。在突然發生口味變化時,一則可能是身體的自然需要,二則可能是健康發生變化。例如,人的心臟機能衰退時,就會突然想吃苦味的食物。而脾臟機能退化時,人就會突然愛上甜食,像是脾虛者就愛吃西瓜、蜂蜜等食物,而這些食物也的確有和胃、生津的作用。再者,人在機體缺乏碘或是發生腎虛時,口味上就偏好鹹的食物。因此,中醫也常常建議脾虛者吃些紫菜、海帶、火腿等可以補腎的食物。想吃辣的人常肺臟過虛,這類人可以吃些韭菜、蔥、蒜和生薑。

如何調理老年人吃飯不香?

老年人吃東西沒味,食慾下降,通常與兩方面的因素有關。①隨著年齡增長,老人舌頭上的味蕾會逐漸退化,於是舌頭感知食物的反應慢慢減弱。②老人消化功能的下降,引起食欲不振。有些時候,老人因服用了過多的祛火藥(如黃連等),也會導致沒有胃口。如果老人特別怕吃生冷或油膩的東西,可能是胃裡寒氣太重、熱量不足。這時,可選擇類似生薑一類的食物作為菜品的調料,起到溫胃散寒、刺激味覺、增強食慾、減少油膩的作用。如果是由於消化系統功能下降,導致吸收不好、消化不良,則可選擇山楂、陳皮和神曲等一些健胃消食的藥物。

為什麼說酸味食物有利於增加老年人的食慾?

老年人由於飲食消化功能器官的衰退,所以總是會感覺食欲不振,因此,老人可以適度增加酸味食物。究其原因,酸味食物能增加胃酸,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山楂具有很好的健胃消食作用。其中含有脂肪分解酶,對於促進肉類食物的消化大有幫助。除此之外,山楂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有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還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因此,消化不良且伴有高血脂、高血壓或冠心病的老年人,每日可取生山楂15~30克,水煎代茶飲。醋不但可以調味,而且具有生津開胃的保健功能,胃酸缺乏的老年人經常吃點醋,有助於增強消化功能,增進食慾。酸牛奶不僅保留了所有鮮牛奶的優點,而且通過乳酸菌的發酵又具有了促進胃酸分泌,增強消化的功能,顯著提高蛋白質、脂肪、鈣、磷和鐵等的消化吸收率。需要提醒的是,酸奶從冰箱里取出來后不宜直接飲用。中醫認為西紅柿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作用,非常適合消化功能欠佳的老年人食用。其所含的番茄紅素還具有較好的抗動脈粥樣硬化、抗氧化損傷和保護血管的功能。但因西紅柿性微寒,所以,脾胃虛寒的老年朋友最好食用烹調(做湯或炒食)過的西紅柿。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物外,老年朋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食用橘子、蘋果、葡萄和獼猴桃等酸味的食物,以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酸味食物雖然有助於增強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但還需因人而異,合理食用,如有胃潰瘍的老年人就不宜過多攝入。

哪些老年人容易「苦夏」?

苦夏就是指在進入夏季後由於氣溫升高,出現食慾下降,甚者不思飲食,並伴有低熱(體溫在37℃~37.4℃之間波動)、身體乏力和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體重減輕的現象。老年人平時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較虛弱,很容易患「苦夏」。苦夏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濕熱重型,主要表現為身熱、口乾欲飲、口中黏膩、大便黏滯不爽和舌苔黃,可採取清熱祛暑化濕的方法,主要用藥有荷葉、藿香、薏苡仁、滑石、茯苓和半夏等;二是氣虛型,這類人通常容易疲倦、四肢無力、氣短和不思飲食,可用党參、黃芪、白朮和甘草,和胃化濕與益氣健脾;三是氣陰兩虛型,這類人除了有氣虛表現外,還會出現陰虛內熱癥狀,如手腳心發熱、潮熱、盜汗、清瘦、口乾和舌質紅等。可用西洋參、麥冬、知母、玄參、黃芪和石斛等益氣養陰。防止苦夏,心理調節也非常重要。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在炎熱的天氣里一定要學會「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素食對老年人有好處嗎?

素食是一種飲食方式,是指不食肉、魚、家禽等動物產品的行為。對於老年人來說吃多些素食是有好處的,但是素食要如何吃才能更健康呢?老人選擇素食本身沒錯,但素食的食譜選擇不當,就可能要出問題了。人作為生命體,需要攝入各種各樣的營養物質。看看大自然,物種何其豐富,單純吃大白菜、小青菜等綠葉蔬菜,顯然營養是不夠的。素食多選擇種子類的食物效果會更好,因為任何一粒種子都蘊含著一個完整的生命。同樣體積的種子與蔬菜相比營養價值更高。種子類的食物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大米、麵粉、玉米、薏米、小米、高粱和豆類;還有埋進地里就能發芽的薯類,如紅薯、山藥、土豆、白蘿蔔和胡蘿蔔等。蔬菜要製作得可口,需補充一些油脂。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就是以種子類食物作為主要口糧的,蔬菜只是作為輔助。素食對於老年人的健康來說是有很多好處的,但是要選擇適當的食物搭配,更加註意營養的均衡,只有吃得正確,才會讓素食發揮作用。

為什麼說「少食多餐」對老年人有好處?

中醫主張:飲食適量而止的飲食理論,與現代科學所主張的「少食多餐」的觀點是相通的。唐代著名的醫家、養生家孫思邈非常重視飲食的保健作用。曾在《千金要方》中就有「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養生也」、「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耳」等論述。強調饑飽適度、定時定量、饑飽不可即睡、不能暴飲暴食、不可勉強進食、飲食宜溫等飲食養生思想,這些對老年人都是十分有益的。老年人的胃腸道、肝腎等臟器功能都有一定衰退,限制了營養的供給和吸收,如果每頓飯吃得比較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心、腎等器官的負擔。但如果吃得過少,每日攝入的營養很可能不足,難以滿足機體的正常消耗,出現飢餓、頭暈、乏力和胃痛等不適癥狀。所以最好是少食多餐,既保證了老年人身體功能的需要,又不過度增加機體的負擔。因此,老年人每天吃飯可以不拘泥於三餐,但仍要有適合自己的進餐規律。

「人生難得老來瘦」對嗎?

從古以來,有個深入人心的諺語「人生難得老來瘦」、或說「有錢難買老來瘦」。覺得人到老年,身體瘦一些是表示健康,意味著老年人不能過胖,過胖不會長壽。那麼,老年人身體瘦好不好呢?

衡量胖與瘦的標誌是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2)],一般認為體重指數在20~24為正常範圍;超過24為過重,低於20為體重過輕。老年人活動量減少,熱量消耗也減少,容易發胖。肥胖常常誘發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腦動脈硬化症等,給健康帶來很大危害。因此,預防老年肥胖是保障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講「有錢難買老來瘦」是對的。

但從另一面講,老年人由於胃腸消化功能減弱、牙齒脫落等,影響了進食,不能保證充足的營養,供身體各器官組織正常運行又顯得格外重要。所以,過於瘦就提示有營養不良,抵抗力也會下降,容易感染疾病,所以不能理解為老年人只要身體瘦就會健康,也不能誤解為體重越輕越好。何況,突然的身體消瘦,還可能是身體內有其他重大疾病(如腫瘤、甲減等)的外在表現。如果老年人遇到身體的突然消瘦,應該去醫院就診,而不要因為這句諺語,耽誤了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瘦」應以老年人長期保持理想體重、保持精力充沛和沒有慢性疾病發生為前提,這樣的老人才是健康的,才會長壽。

老年人為什麼易出現舌頭乾裂?

臨床中經常遇到老年人出現舌頭乾裂或舌頭上沒有舌苔或舌體疼痛,尤其出現於夜間或晨起時。許多人認為系老年人胃腸吸收功能不好、飲食偏嗜和B族維生素缺少導致的,但給予維生素B、葉酸等治療並不能緩解。

傳統醫學認為舌頭由腎精滋養,腎經沿著喉嚨,夾舌根旁(通廉泉)。腎屬於陰、夜間也屬於陰,老人夜間出現舌頭乾燥或乾裂,系腎陰虛導致的,給予補腎養陰的治療可以明顯緩解。輕的可給予百合、麥冬、竹葉泡水代茶飲,重的可給予大補陰丸治療。

「食療」能治病嗎?

食療是國人的傳統習慣,通過飲食達到調理身體,強壯體魄的目的。通常認為,食物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其實不然,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食療是食物療法的簡稱,又稱食治,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中醫認為「葯補不如食補」,又雲「葯食同源」。生活中有不少食品、蔬菜同時也是藥品,比如葛根、魚腥草、金蕎麥、淮山、紅棗、枸杞子、黑豆、綠豆、赤小豆、糯米和芝麻等。清末著名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愈,即不對症,亦無他患」。可見,食物本身就具有「養」和「療」二方面的作用。而中醫則更重視食物在「養」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療是一種長遠的養生行為。以前的人通過食療調理身體,現在的人通過食療減肥、護膚、護髮。食療可以治病,有時還不是「輔助治療」四個字那麼簡單。

運營人員: 盧立志 MZ017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