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房夜話開篇談談拿起毛筆的必要性

吳江舟中詩卷

與古典傢具相伴近二十餘載,自年初陪女兒在正閩兄那裡學習書法后,對書法及對字畫皆產生了很大興趣。在傳統文化範疇中,這些都有著相同的文化底蘊,觸類旁通可謂如此。正閩兄為家中常客,每周末都會與三五好友圍爐夜話,可謂「煮雪問茶味,當風看雁行」。以其對中國書畫及傳統文化的見解,聊以慰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心。正閩兄齋號「桂林山房」,此系列解讀書法、繪畫的文章暫以桂林山房夜話命名。

北宋 米芾 雲山圖卷 大都會藝術館

余提及周五去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大美木藝」古典傢具館中,對傢具靜靜佇立,欣賞,讚歎,且對古代匠人的手工藝報以發自內心的喟嘆。古人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沿襲這精湛的手工技藝,用以製作出既滿足生活實用又能彰顯主人身份,且能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瑰寶的精美傢具,這份踏實和耐心乃是關鍵,書畫亦是如此。

Advertisements

米芾 春山瑞松圖35×44.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

現在的很多人都離不開手機,或許它能帶給你感官上的享受和一些快捷方便的信息,但它佔用了你太多的精力與時間,讓我們的表達方式變得更加「直接與粗暴」。「香菇」,「藍瘦」為何有如此高的關注度? 這種表達方式相對於古人而言也委實太直接了一些。在優雅而委婉的宋詞中卻如是表達:「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這委婉含蓄的表達中,李清照卻展現了才情與文化素養。其實,這也是筆者送女兒去學書法之意,能平心靜氣的坐兩個小時,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筆端,靜以修身,寧靜而致遠。

米芾 研山銘 北京故宮博物院

談到我們現在應該拿起毛筆的必要性,正閩兄觀點,古人對書法的而言,首先是實用性,毛筆書寫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作為最主流的書寫方式存在著,如:契約、文書、信函、便簽等。其次,追逐風雅的文人雅士也會撰寫字帖或對聯,題字牌匾,重在彰顯書法的可欣賞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其實書法與文化是同步進行的,書法達到一定的境界往往會丟棄所有技巧的包袱,看其形,發其意,隨景而發,隨心而作,精心而為便能展現出書法最精妙之處。眾所周知,僧人誦經亦或抄經,並不需要徹底理解每一個字的含義,所求無非是一種心境,練習一種專註力罷了。於我們如今的時代而言,現代化的電腦及印表機代替了書法的書寫功能,但書法的欣賞性依然存在。至少,每一滴墨透宣紙的意境,每一筆認真的一撇一捺,提按頓挫,間架結構,所表達的情緒是列印或者複印出的文字所不具備的。這就是人文。

Advertisements

宋 米芾 翠微深處圖

正閩兄還談到了南齊謝赫的品評六法,首先講求的是「氣韻生動」。作品表達出的情緒便是作者的情緒,有相如含筆而腐毫。米芾的碑帖,最是讓人心隨其筆行,流暢自然,其生動之處能透過筆端直達我們眼底,是情感在不經意處自然流露,我們應該尊重這種有感而作的作品。切莫有功利之心,所寫作品缺少靈動韻味,便失去了我們傳承此文化的本源。

米芾 雲起樓圖軸 150 x 78.8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唯抱以樸素之心,踏實之意,付出精力與時間去體會,把筆變成延伸出手的神經末端,把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融入其內,方能有更好的發展。是以養心秉術,傳承發展,專心而行,以達隨心而作,怡心怡情。

王正閩梅花

從今天開始拿起筆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