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坐冥想,一個月後,我的世界變了

「所謂冥想乃是自己設法安撫自己憂苦的情緒,拋開一切煩惱,舒緩自己感受的一種行為。一個活在世上的人,透過冥想可以達到靈魂專註這種生命的最高境界。他身在這裡,靈又在那裡,他活在世界之上,涵括一切卻無物可失。當每一個人都做冥想的那一天來臨,我們將可踏入另一種文明,了解萬物歸一的真理,靈魂的解放必可獲得,而那種經歷正是人類生命最後的目標」——《樂活冥想》拉瑪大師

冥想讓我們從100%的努力發展出100%的覺知

最近的一個月,持續在關注「冥想」這一塊,雖然習練瑜伽有些年頭,對於冥想也不是很陌生,而且曾經專門找到一些視頻或者文章來了解它。最初的感覺是,冥想或者叫打坐,是個好東西,甚至還具有神奇的效果。然後少有的機會,體驗了幾次,也就是十分鐘或者二十分鐘吧,哎呦,不得了,這個真是坐不住,時間在我的感覺里就像一個世紀那麼漫長,包括兩腿的疼痛,根本無法忍耐,中間總是需要不停的換換腿,動一動。

淺嘗輒止,冥想,也就這樣被略過去了。後來在不斷學習和讀書的過程中,在我原本是想解決別的困惑的時候,《樂活冥想》這本書就出現了,這使我對冥想有了更深一步的認知。儘管如此,我打坐的時間依然很短暫,當然也無法形成每天的必修課。再後來又學習身心靈成長的一些課程,更多的是了解各種情緒,各種內心的批判,逐漸引導在親密關係中,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種種反彈行為,也試圖更深刻的去看到自己發脾氣、嫉妒、生氣、逃避、恐懼等等情緒背後的成因。我想,儘管這些學習可能跟冥想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它卻在一步步發展了我更加敏感的覺知。

冥想是什麼?「冥想就是我們從百分之百的努力,零覺知,然後到百分之百的覺知,零努力,這就是冥想。」我已經越來越喜歡「覺知」這個詞,從前,我們的很多行為,都是毫無覺知的,不知道為什麼就發脾氣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就是感到心累,不知道自己每天的生活工作有什麼意義,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幸福,不知道為什麼別人看起來那麼成功那麼開心……

冥想減少我們的「無明」從而減少人生之苦

《瑜伽之心》里談到「無明」的概念,無明就是不正確的認知,也是造成「苦」的根源。它有四種表現方式,第一種是我執,也就是我們常常喜歡說,我是公務員,我是對的,我是最好的……諸如這樣的認同;第二種是對不需要或者需要事物的慾望。我覺得對於不需要事物的慾望,所帶來的苦,最深刻;第三種是拒斥和憎恨。起心動念的東西,不是愛就是恨,不是得就是失,苦也應運而生;第四種是對死亡的恐懼,反映在生活中就是我們時時刻刻都有一種生存的恐懼。我們不停地掙錢、交際、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親密關係的緊張、不能獨處、離不開繁華等等,我想都是一種對生命最終面臨孤獨死亡的頑固抵抗。

瑜伽能夠使人改變,不管你信或者不信,它都在真實的發生著。而冥想作為瑜伽八分支里的第七支,分量超級,魔力甚大。那一次,我連續四天打坐冥想,處在和老師同伴共修的氣場中,一坐就是一小時。中間,疼過、忍過、瘋過,所有掙扎和努力過的經歷,都在心上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痕迹,於是,當百分之百的努力溫柔如水的化成夜幕中的點點繁星時,覺知的力量也開始鋪滿你的全身,像春姑娘綠了大地一般,此時,你內心曾經冰封多年,堅不可摧的「苦」,都被一種叫做「頓悟」的東西,融化、消散,這種釋然和解脫會讓你淚流滿面。從此,你才真實的看到自己經受了多少,痴迷有多深,你開始心疼自己,擁抱自己,也開始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個世界,升起悲憫。

冥想使我們與自己以及周圍安穩相處

最近在微課上收聽程子航老師關於冥想的主題分享課。一共是八次課,目前已經上了三次,最大的一點感悟是對於冥想的進一步解讀。其實我們是在不斷學習冥想技巧的過程中,並非冥想。這反而使我有一種心安,可以不急不躁地行走在冥想的路上。很多人都會覺得,打坐冥想,讓我什麼都不想,那我坐在那幹啥,或者說,你讓我什麼都不想,不能動,天呢,那怎麼可能?閉眼冥想,數息,呼吸控制法,包括瑜伽體式,都是為了最後的冥想做準備。我們無限的接近冥想,一步步的趨向於冥想,把身體放在那裡,看著腦海里的胡思亂想,就像看著一條起起伏伏的河流一樣,專註自然而然就會生長。

我們可以平靜的坐在那裡,如如不動,可以安詳穩妥地看著所有的念頭與它和平共處,如此,心安了,氣斂了,你自然會在平日的生活里心平氣和地說話,你會踏踏實實地與人交往,你會感受孩子帶給你生命的點滴喜悅,你會感動家人帶給你的溫暖,你會感謝瑜伽對於你的恩賜,你會領悟苦與樂是處在不斷的轉變和消散中。

有一天,當你變了,這個世界就變了,真的!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