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溫度治療和溝通,是緩解醫患關係一劑良藥

2018年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來,但我們重症科的患者並沒有減少,甚至有增多的趨勢。好在今年把父母接到身邊過年,所以每天都能到醫院看看患者,希望重症患者能在我們精心的治療下一點點的好起來。


從醫觀念一點點的轉變

自己當大夫也有20年了,從一個只知道課本上疾病的醫學生到現在,到看見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忍受疾病的痛苦。

經歷的不斷對疾病、人和病人認識的深入,經歷一個個生老病死,經歷一次次親情的洗禮,體會人生的真諦。

也許依然膚淺,但我相信真誠可以換回理解,努力人人能眼見,堅持就可以自我提升!

我是因為當年父親的期望學醫的,同時學習的初衷之一是讓家人受益,目前看來這個目的還是實現了,但自己對醫學的理解卻在這20年中不斷的變化。

Advertisements


最初十年,認為醫學就是高超的技術

本科畢業后就當了小大夫,羨慕主任精湛的診療水平,琢磨大拿們每一個手術動作。

就像一位老主任說的:我們就像小牛進菜地,隨便吃一口都是知識。

自己內心極其崇尚技術,認為那才是真正的醫學,那時候也是一年好像也碰不上一次醫患糾紛。

5年後為了進一步學習辭職上了研究生,畢業后成了一名ICU醫生,正值ICU大發展時期,不斷學習一項項新技術,讓自己真的有了一種站在醫學高峰的驕傲。


去了四川和新疆后,感到真誠也是醫學內涵

08年去四川賑災,當時患者以外傷為主,但真正的傷痛卻是他們失去親人和家園的心理苦痛。

那時救治之餘是和他們共同面對心靈的創傷,和他們同吃同住,無私的努力換來精神的釋放和重建家園的勇氣。

Advertisements

2010年底援疆一年半,每天和那裡的人摸爬滾打在一起,共同建立了重症病房,開展一項項技術,為當地的人們解除疾苦,真心的付出換來當地人民的認可和周圍人們的友誼。

這兩次的經歷讓我感到真誠的行動和真心的付出是醫學不可缺少的內涵。


親人和自己患病後,使我懂得安慰的力量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親兩次腦梗,特別是第二次由於消化到出血出現腦梗,當時治療矛盾,在病床前看了半個月。

雖然自己就是醫生,但凡事都要諮詢別人,自己的脾氣也隨著父親的病情好好壞壞。

後來回想自己當時,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原因變成那樣的,都說關心則亂,我想每個患者家屬都是一樣的。

再有去年年初自己一直發熱,後來懷疑是淋巴瘤,最終確診為結核,休假半年,現在上班,體力還差點。

這個大起大落的經歷,讓我知道作為一個患者的無助,這種壓力是別人無法分擔的。

上班后,我改變了簡單崇尚技術的理念:

見到每一個清醒的患者都聊上兩句,安慰一下;

和家屬交代的時候,也不只是把病情說清楚和可能的預后告知,而是同時和家屬一起分析各種選擇的利弊和花費,耐心等待他們的協商,尊重他們的選擇。


初心不悔,良藥就會起作用

今後醫生的生涯一定也不會順順利利的,可能與患者和家屬還會有這樣那樣的分歧,但我想每一個患者和家屬都需要安慰。

做一個有溫度的醫生其實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只是自己觀念的轉變。

我相信真誠人人可以體會,真心能換回尊重。

如果你做到了初心不悔,那任他醫患起伏,良藥就會起作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