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全髖置換術后的」5要5不要「

在川北智匯坊參加鍛煉的老人中有兩位剛剛接受了全髖置換手術,一位85歲,一位93歲,原因都是跌倒引起的髖部骨折。手術加上年老體弱,術後下肢肌肉萎縮非常明顯,無法自主行走,只能依靠輪椅。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事故,一旦發生骨折極易就此長期卧床從而導致各種併發症。髖部骨折是最常見的老年性骨折之一,發生后常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希望高齡患者能早期活動,避免長期卧床。

國內的全髖置換手術於80年代開展,現在已經積累了30多年的經驗,已是非常成熟的手術類型,經驗豐富的主刀醫生在30分鐘內即可完成手術。術后短期內即可下床進行部分活動,避免了長期卧床導致的肺炎、尿路感染、褥瘡等併發症。

然而很多老人特別是高齡老人術后骨折疼痛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是就和文章開頭的兩位老人一樣,正常行走的功能喪失了,生活無法自理,整體身體機能越來越差。原因就在於術后沒有進行及時、合理、系統的康復訓練,一旦等老人的肌肉力量退化非常明顯的時候,再去重建就需要花費幾倍的時間和精力。

Advertisements

既然術后的康復如此重要,那麼康復過程中哪些是要做的哪些是不允許的呢?我們來簡單說說全髖術后的」5要和5不要」。

5 要

1 及早開始肌肉力量訓練

手術正常的情況下,術后第一天即可開始恢復訓練。以鍛煉大腿前側肌肉以及臀部肌肉為主。

2 越早下地越好

在情況允許下,儘可能的早下地進行助行器行走練習,一般在術后3-7天要開始。旁邊需有專人看護。

3 防止深靜脈血栓

術后鍛煉的時間畢竟少數,大多數時間還是卧床,需要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除了穿著彈力襪之外,需要不斷的活動踝關節和腳趾以促進血液流動。

4 注意好腿壞腿的先後順序

術后很多日常生活舉動都要注意健側和患側的先後順序,否則就容易出現意外。比如上床時健側先上,患側跟上;上車時健側先上,患側跟上,下車也是健側先下;上樓要健側先上,下樓則要患側先下。

Advertisements

5 康復訓練要系統

術后要至少進行3-6月的康復訓練,希望將髖關節的功能儘可能恢復。需要由專業人士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並監督執行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5 不要

1 最需避免屈髖類動作

屈髖非常容易引起術后髖關節脫位,所以是排名5不要第一位的禁忌,尤其是不能超過90°的極度屈曲,比如蹲坑馬桶、蹲下穿鞋撿東西、坐矮凳、坐低沙發等動作。

2 不要內收超過中線

內收也是引起脫位的高危動作,尤其在睡覺時容易發生,需要在兩腿中間墊枕頭以防止。尤其不能蹺二郎腿,因為髖關節正好處在屈曲內收的位置,是極易脫位的。

3 不宜久坐

在術后3個月內坐的時間不宜過長,每次不要超過2小時,以免導致患肢靜脈迴流不暢,平時可抬高患肢改善循環。

4 半年內不要開車

現在老人開車的越來越多,術后老人往往有增加以車代步的趨勢。由於私家車作為往往比較低矮,過早開車極易引起脫位。建議術后三個月嚴禁開車,半年內根據恢復情況而定。

5 不要盲目鍛煉

有些老人為了急於恢復功能,加快或加大的康復訓練的進度和強度,有些還強忍疼痛,反而容易造成肌肉或是關節的損傷。

隨著壽命的延長,老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全髖置換術也是越來越普遍,手術的平均年齡也越來越小。術後進行系統科學的康復訓練很是能否恢復功能的核心因素,很多老人手術很成功,但之後的功能卻始終無法重塑,就是因為沒有進行及時的康復鍛煉,或是生活中很多細節沒有注意。希望準備接受手術或是剛接受好手術的老人朋友們都能記得這些要點,重新回歸健康生活。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經允許轉發)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