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定不能這樣教育孩子,否則會遺憾終身

筆者這次分享的是2則家庭教育的故事,是發生在筆者身邊的,相信不少朋友在小時候犯錯了以後,有被父母打的經歷吧,筆者分享的第一則就是故事就是「打孩子教育」。

在筆者還在上小學的時候,班裡有位同學叫做小王,說起小王,其實班裡同學都挺可憐他的,因為其母親因難產而去世,所以小王從小跟爸爸相依為命,按理說這樣的家庭里小王應該成熟更早,但是並非如此。

筆者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有次放學回去,因為小王的爸爸沒回來,小王就自己在家做飯,由於各自矮,夠不到高處的東西,於是踩著凳子夠,結果沒夠到還把上面的東西摔下來了,打碎了東西當然屬於犯錯了,而小王的爸爸平時都忙於工作,很少跟小王溝通,並且每次小王犯錯了以後,小王的爸爸採取的做法就是一頓打,隨著小王漸漸長大,小王的爸爸打的是越來越狠。

Advertisements

後來記得上高中的時候,聽同學說小王因為打架把別人捅死了,而成了少年犯,讓人非常惋惜。

第二個小故事,則是一位高中時期的同學的,這位同學經歷卻恰恰跟小王相反,他的家庭條件很好,但是卻是個獨生子,因而父母及爺爺奶奶都非常寵他,寵到什麼程度呢?當時聽說,他學習成績很好,每次只要考出高成績,他提出什麼條件父母都會答應(正常的條件),於是隨著歲數越來越大,他的性格越來越自我,只要不順心,就會動手打人,但是又由於學習成績好,父母都會護著他,結果在高三那年,因為一次跟老師的爭執,把老師打傷了,後來據說被勸其退學了,也是挺讓人惋惜的。

在這2個小故事種,雖然父母教育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卻出現了同一種結局,那就是孩子的心裡不健康。這裡筆者提一點,其實小王的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由於經常被爸爸打,導致了他有暴力傾向,只要有問題就動手打人。

Advertisements

這2種都是屬於不健康的教育,極容易導致孩子心裡不健康,在學生時期,孩子的模仿能力強,也是塑形期,如果過分的打孩子或者寵孩子,也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都是自己的,也希望各位家長不要出現這2種教育方式,否則後悔都來不及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