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楚辭》里流不斷的香草美人與愛國主義情懷

推薦:屈原:端午佳節,我們怎能忘記你?

(楊志剛版屈原)

文/李帥

【作者簡介】李帥,筆名屈子、萬里雪飄。中國詩歌網認證校園詩人。學生,現就讀於四川綿陽某高校。寫作方向:古詩詞及散文。發表有文學作品多篇,散見《詩刊》《詩選刊》《燕京詩刊》《上海文學》《詩意人生》等刊物。目前擔任「青春校園報」主編。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汨羅江)

兩千多年來,屈原在人們心目中始終是一個憂國憂民,嫉惡如仇,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又悲劇性的文人形象。他,是忠君愛國的忠臣;是一腔熱血的能人志士;更是個學富五車的大才子。

那一年,汨羅江邊縱身一躍,對楚國政壇而言,或許並不能激起太大漣漪,但對先秦詩壇乃至整個中國詩壇史而言,這無異於巨星隕落!從此,屈原的楚辭詩賦與後世的唐詩、宋詞、元曲、散文、小說一起成為了中國文學各派的絕響。在此,我深感惋惜,屈原之後,再無人能將「香草美人」寫得如此風生水起、意猶未盡,再也沒有人能將悲苦至深、懷才不遇、鬱郁不得志的那種殤情演繹得如此輕盈浪漫而又酣暢淋漓了……

Advertisements

「君無度而弗察兮,使芳草為藪幽!」每每讀到這句話,心中都有些觸動。是啊!君王不明查秋毫,不辨是非,竟讓雜草埋沒了香草!可想而知,這對當時的遭受讒言而被流放蠻荒之地的屈原而言是何等憤怒而又有多少難言的苦衷與無奈啊!這種懷才不遇,等不到伯樂賞識的情懷,這種悲憤的情懷,屈原沒有直接訴說出來,而是借用香草與雜草的比喻,從自然風景中不覺的流露出來,看似寫景,實則抒情,把它揮發得是如此的形象生動!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因生活不順心而滿腹牢騷的人,在他們的身上,太難找到這種別緻的感情。

時在想,當自己遇到不公平待遇時,無法排解內心憂鬱時會怎麼辦?順其自然、隨波逐流?我想,更多的是尋找機會向世人展現自己獨特的一面吧!而這句話也成為了我們在生活中遭遇不公平待遇與懷才不遇時常常掛在嘴邊的「佳話」。

Advertisements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雖委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污穢」。這兩句出自《楚辭》之首的《離騷》,其比喻之精準,意味深長,令人回味無窮。這兩句話後來成為了著名國學家王國維所著《人間詞話》一書中的「眾芳污穢,美人遲暮」之感。是啊!韶華易逝,紅顏易老,時光的飛逝,各種花的香氣消減了,它們已經盛開了很久,將要殘敗了,那些花瓣已經零落了,翠葉也凋殘了。本來圓滿的花瓣,它的凋落是殘缺,是殘破,一片一片陸續凋落,一陣風吹就落了;本來圓滿的,碧綠的,瑩潔的葉子也慢慢地枯乾了,殘破了;美人也由盛壯之年的美麗容顏而慢慢消損變老了。所謂「眾芳污穢,美人遲暮。」大抵就是屈原把握不住時光匆匆,排遣不了心事紛爭時的感慨吧!借用美人遲暮,草木凋零,把心中那種恐年歲之不吾與揮發得淋漓盡致。如今,再也無人能這樣走筆春秋出時光莞爾里的風花雪月了。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句話大意為:我天生有如此良好的素質,而又不斷加強自我的後天修養。肩上披著江離與芷草,用秋天蘭花結成佩環裝飾自己。初次讀到這句話,自我感覺屈原有些「狂妄」,而又「自戀」。當了解到做這首詩時他正處於在歷經報國無門、痛苦無訴、再次遭受放逐時,更多的是對他的感慨。這句話,傾訴者他少年時的憧憬、青年時不顧眾人反對而一心參與艱難改革,要使楚國富強的決心以及到壯年之時遭到迫害、放逐的悲憤之情。但是,語句里沒有出現悲憤的字跡,亦沒有出現牢騷的蹤跡,永遠的流暢的便是那迎面撲來的浪漫香草情。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遠」。既然打算走上了戰場,就沒想過還能活著回來了,家鄉,我們來世再見吧!在屈原的《國殤》里,楚國壯士豪情壯志被他的文筆演繹得如此超凡脫俗,氣貫長虹、無怨無悔。你們可殺不可辱,在天地之間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你們到另一個世界去了,帶著你們不朽的靈魂去了。不過,在那個世界里,你們仍然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鬼雄」。從他的《國殤》里,看不到任何傷悲與哀嚎。更多的只有豪情壯志與熱血沸騰。因為,面對如此壯觀之場景,任何哭泣與嘆息,都是對壯士英靈的侮辱。

就屈原個體而言,詩人大於政治家。當然,如果他沒有在政治上遭受那麼多打擊與坎坷的磨難,或許他很難在詩賦上能有如此深的造詣吧!很多人知道屈原可能來源於端午節與《楚辭》,而忽略了他的政治成就。

屈原曾任楚國左遷司徒、三閭大夫等職,兼管國家內政外交大事,是一個十足的「實權派」。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也曾將楚國治理得兵強馬壯、井井有條。他本有滿腔報國之志,也有使國家強盛的美好藍圖,但是這些在夢中編製過無數的理想,最後只能跟著他沉入汨羅江而滾滾於東逝。故而,他把自己所有的情緒以浪漫主義的形勢付之於筆端,那瀟瀟洒灑的《離騷》《懷沙》《思美人》《悲迴風》《昔往日》《天問》……把一個失意政治家的形象不斷放大,不斷放大,最後又殘忍的戳破……

他是中國歷代詩人中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詩人。從古至今,我國詩歌的傳承都離不開他的功勞!從他開始,中國古代詩人才逐漸清晰明朗起來;從他開始,中國詩歌正式邁入個人獨立創作時代!當然,這也打破中國自《詩經》以來的首例!

就屈原的詩人身份而言,其偉大的人格與其巨大的文學成就是離不開的!我在《漁父》中深有體會:「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從這簡短的話語里,我們能看到一個寧願在這場鬥爭中「伏清白已死直」也不肯容忍、退讓苟活、與世俗同流合污其個性鮮明的明仁志士!而這,也正是與另一位選擇隱居深山的主人翁「漁父」的不同之處吧!

屈原這清峻高潔、不能忍受世道渾濁而不懼迫害、放逐的挺身抗惡精神,堪稱我心中的偶像與楷模!正如他《橘頌》里的「嗟爾幼志,有以異兮」「行比伯夷,至以象兮」一樣,他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當然,他也是歷代愛國詩人的典範,是整個封建時代文人的精神和靈魂。特別是對屈原有著類似經歷的文人而言、也相對我個人而言,他的精神、他的詩賦,更是對自己精神世界的唯一寄託。讀他的詩賦,讀他的人生,更像是在讀自己的人生,那語句中的點點滴滴,是那麼像自己所經歷的……

當然,他的《楚辭》成就遠遠不在於此,它與詩經並成為「風騷」。「風」指《詩經》風、雅、頌中的代表「風」;而《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故而合在一起成了千古絕唱「風騷」!其中「風」代表現實主義,而「騷」則代表著浪漫主義。這兩大著作成為了中國詩歌的源泉,從古到今,詩人學詩賞詩亦離不開這兩大著作。

可以這樣說,《詩經》之後,屈原的《楚辭》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先河,其光芒照耀了千餘年來的文學史。鑒於屈原在中國文學上的成就,清末著名學者梁啟超稱其為「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後人也尊稱為「詠物之祖」。如今,或許不管給屈原多偉大稱呼都無所謂了吧!這千百年繼承下來的端午節就是最好的見證。

我想,人們之所以喜歡屈原,那麼推崇屈原,究其根源,永遠離不開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學富五車的才華與忠君愛國的情節吧!戰國末期,秦楚爭雄。雖然從楚懷王後期開始,楚國大多失利,但是楚國上下仍頑強的抵抗,即使楚國後來滅亡也還曾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豪邁口號,而從屈原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了荊楚人民那種不屈不撓,敢於拼搏的精神,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當代傳承併發揚的!就讓這位偉人的故事隨著滾滾汨羅江的逝水流走於中華九州與世界各地吧……

(燕坊古村,端午祭屈原)

推薦:走近屈子: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