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熬煮看方法,何時服藥有講究

導讀:中醫怎麼煮?這簡單,加上水放鍋里就開始煮。那怎麼吃呢?溫度稍涼后一日三次就這樣吃。錯!這些方法都是不全對的!中藥的療效與煎煮方法、煎煮溫度、服用時間等息息相關,今天就來科普下這些知識,幫您早日脫離病痛。

自己煎藥注意啥?

現在在醫院看病時,一般由醫院熬煮,患者只需根據醫囑吃藥就行,但也有不少患者自己回家煎藥,許多人往往束手無策。在此給大家提幾點注意事項。

中藥不能洗。有的患者覺得買來的中藥有點臟,喜歡回家先沖洗一下再煮。中藥飲片的來源廣泛,最主要的就是植物葯,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幾類。此外還有礦物質葯、貝殼類葯和動物葯。這些藥材在加工過程中經過了炮製工序,因此只要藥劑師根據處方調配好了,患者回家直接煎煮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衝洗。另外,有的患者打開包后覺得有些可能是髒東西,就挑出來,這樣很可能也把有效成分給剔除了。

容器的選擇。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鍋為最好,其次為不鏽鋼鍋、搪瓷鍋以及耐高溫的玻璃器皿,因為這些容器具有穩定的化學性質,不易與所煎中藥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一定忌用鐵鍋、銅鍋和鋁鍋,因為這些元素可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學反應,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煮前準備。第一步:查看有無需特殊處理的中藥,如有應另置並按特殊方法處理。第二步:「泡」。 將藥房拿回的中藥飲片加適量水浸泡20~30分鐘,泡葯時用冷水,然後直接煎就可以了。但建議第二煎的時候最好用溫水或者熱水。

輕質的中藥、氣溫較高時浸泡時間宜短,重質中藥、氣溫較低時浸泡時間宜長,目的是為了使中藥濕潤變軟,利於有效成分煎出。

中藥不像西藥,只需分時、分量,它在煎煮方法、服法、用量、服用時間、服用溫度等方面都有講究。

服用中藥有溫度要求。中醫將外感風寒、寒邪犯胃引起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歸入寒證,要熱服藥汁,才能達到趨趕風寒、健脾溫中的目的。而用寒涼葯治熱性病證,如肺炎、支氣管炎、風熱感冒等疾病出現的口乾、舌紅、便秘等,宜涼服或冷服。對於一般的湯劑,如滋補類中藥,溫服即可。

服藥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性來定。一般情況下,補藥宜飯前服,驅蟲葯與瀉下藥宜在空腹時服,對胃腸刺激性的藥物及其他一般性的藥物宜在飯後服,寧神安眠的葯宜在睡前服。

要注意服藥后的護理。例如服發汗藥后即需安卧,服辛溫發表葯宜蓋被,而服辛涼發表葯則不宜捂被。凡服發汗藥者,只宜取得通體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發汗太多而虛脫(尤其老年人)。若發現服藥后不出汗,可加服些熱開水或熱稀粥,以助藥力。服發汗藥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飲。

你掌握服用中藥的時間嗎?其實服用中藥的時間是很有講究的,通常我們在服用中藥時會分成幾個時間段來服用。

最佳服用時段飯前服

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對於病位在下的疾病應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

餐間服

即在兩餐之間服藥,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治療脾胃病的葯宜餐間服。

飯後服

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對於病位在上的疾病應在飯後服藥。如心、肺、胸膈和胃脘以上的病症。

空腹服

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藥,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於充分吸收。

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如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等。

隔夜服

主要是指驅蟲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

很多患者因葯苦而拖延服藥時間,擅自縮短服藥次數,也有不少人熱衷於追隨網路,盲目聽從網路上中藥服用方法,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同病不同因,藥物劑量有所不同,服用中藥時因聽從醫生的醫囑,不要盲目創新。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買三七你只看頭數大小嗎?

感冒如何選用中成藥

脾虛會長眼袋?看看中醫怎麼破!

月經不調食療吃什麼好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