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治感冒

春天來臨,是感冒多發的季節,黃建軍醫師教大家一種以指代針、以指代葯的點穴療法來治療感冒,免除服藥、打針之苦。

感冒的臨床表現:

初起一般多見鼻塞、流涕、噴嚏、聲重、惡風,繼則發熱、咳嗽、咽癢或痛、頭痛、身體不適等。

因本病為邪在肺衛,故辯證屬於表實證,但必須根據證情,求其病邪的性質,區別風寒、風熱之證。

一、風寒證:

癥狀: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痠疼,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點穴治療:解表退熱

風池穴(瀉):

部位:在耳後,挾風府穴兩側陷中。

取穴:從風府穴兩旁,項肌外側入髮際五分陷中取之。

合谷穴(瀉):

部位:在手虎口,歧骨間陷中。

取穴:以手平伸,微握拳,視微凹處是穴位。

列缺穴(瀉):

部位:在腕后橈側一寸五分。

取穴:患者兩手拇食指張開,兩虎口交叉形,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狀突起之上部,食指尖端到達之處是穴。

內關穴(補):

部位: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

取穴:從腕后橫紋直上二寸,兩筋間取之。

大椎穴(瀉):

部位: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之間。

取穴:正坐,以第七頸椎棘突之下與第一胸椎棘突之上陷中取之。

每穴點揉各100次,輕重、標準:用中度手法,年老體弱者,用輕度手法。快慢標準:用快速手法。年老體弱者,用中速手法。

二、風熱證:

癥狀: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頭脹痛,咳嗽,痰粘或黃,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舌苔薄白微黃,舌邊尖紅,脈浮數。

點穴治療:清熱解表。

大椎穴(瀉)、內關穴(補)、合谷穴(瀉)、風池穴(瀉)、

內庭穴(瀉):

部位:在足次趾外間陷中。

取穴:從次趾與中趾合縫處之上際陷中取之。

太溪穴(補):

部位:在足內踝后,跟骨上陷中。

取穴:從內踝后側與跟骨筋腱之間陷中取之。

每穴點揉各100次。輕重、快慢:均用中度。

三、 癥狀輕而無發熱的感冒的點穴治療:祛風解表。

內關穴(補)、合谷穴(瀉)、列缺穴(補)、風池穴(瀉)、

足三里穴(補):

部位:在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大筋內。

取穴:正坐屈膝,以本人之手掌按在膝蓋上,指捂於膝脛骨,中指盡處取之,正好在外膝眼下三寸。

每穴點揉各100次,輕重、快慢:均用中度。

點穴治療感冒,一次就可以見效,但必須連續治療3至5次以後,方可痊癒。輕症,每日點穴1至2次即可,如果發熱在38至39攝氏度者,一日點穴2至3次,兩日內即可熱退。體溫到39至40攝氏度者,則每日應點穴4次,有的則需兩小時點穴一次,連續點穴兩次之後,體溫則開始下降。有內熱者,發熱則易反覆,尤以夜晚12時之前體溫較高。如果在晚上8時多點穴之後,體溫雖不下降,但也不上升時,就說明發熱已經控制,在給予點一次穴,到12時之後,體溫即可下降。

四、點揉操作方法:醫者掌指關節微屈,食指按於中指背側,拇指抵在中指末節,小指、無名指握緊,以中指端壓在穴位中心,緊接著以穴位中心為圓心,作圓圈揉轉,平揉一個圓圈為一次。

點揉快慢標準:每分鐘點揉70次左右為不快不慢,即中速手法。80次以上為快手法。60次以下為慢手法。

快手法,為陽,為熱,針對寒病、虛病;慢手法,為陰,為寒,針對熱症和實症。中速手法,為寒熱並舉,陰陽平衡。

揉圈的次數:一般以每穴點揉50次、70次、或100次為標準。在這個原則下,還可根據病情的需要靈活加減。

五、點揉法補瀉

揉向,是根據經脈的左右側決定。對於男性來說,凡左側經脈的穴位,均以逆時針揉轉為補,順時針揉轉為瀉。凡右側經脈的穴位,均以順時針揉轉為補,逆時針揉轉為瀉。督脈,督一身之陽,為左,補瀉揉向與左側經脈相同;任脈,任一身之陰,為右,補瀉揉向與右側經脈相同;以上是對男性而言,對於女性則揉向正好與男性相反。

圓圈的起止點,是根據經脈的走向決定。用補法時,起止點應在經氣去的方向,即經氣離開該穴位之處,取「隨其經氣去,濟其正氣虛」之意;用瀉法時,起止點應在經氣來的方向,即經氣進入該穴位之處,取「迎其經氣來,奪其邪氣實」之意。

將上述的揉向與起止點結合起來,既是點揉法的補瀉法。

在不熟悉補瀉手法時,順時針點揉50次,逆時針點揉50次,也可以取得效果。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