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就該這樣預防

T1DM的預防

6:00am

TIDM的發病主要是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自身免疫共同參與。在遺傳因素不可改變的前提下,控制環境因素,防止自身免疫異常,是預防T1DM的主要方法。

T1DM預防的目標人群是T1DM的一級親屬並攜帶HLA易感基因且胰島自身抗體陰性者,預防措施主要集中在飲食方面,包括牛乳蛋白、穀物蛋白、Ω-3脂肪酸及維生素D等方面。

研究顯示嬰幼兒過早暴露於牛乳蛋白會增加T1DM發生的危險,嬰兒早期攝入穀物蛋白與胰島自身免疫相關。飲食中Ω-3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可降低T1DM的發病率。Meta分析顯示維生素D充足的嬰幼兒中T1DM的發病率明顯減少。

挪威的一項研究顯示妊娠期間維生素D缺乏增加後代T1DM發病風險,妊娠期間補充維生素D可使後代自身抗體陽性率降低50%。HYPPONEN E 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內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T1DM發病風險。

T2DM的預防

6:00am

2型糖尿病的預防應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不同進行分級管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在全人群中通過血糖檢測篩查糖尿病前期患者或系統性地發現其他高危人群不具有可行性,所以高危人群的發現主要依靠機會性篩查,如在健康體檢中或在進行其他疾病的診療時。糖尿病篩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提高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防治水平。

2型糖尿病的篩查分為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篩查、普通人群的糖尿病篩查。

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篩查

在成年人(>18歲)中,具有下列任何一個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險因素者:

①年齡≥40歲;②有糖調節受損史;③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腰圍男≥90cm,女≥85cm);④靜坐生活方式;⑤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⑥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產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⑦高血壓[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1mmHg=0.133kPa)],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⑧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mmol/L(≤35mg/dl)、甘油三酯≥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⑩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⑪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⑫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患者。

在上述各項中,糖調節異常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0%的糖耐量減低患者進展為2型糖尿病。

在兒童和青少年(≤18歲)中,超重(BMI>相應年齡值、性別的第85百分位)或肥胖(BMI>相應年齡、性別的第95百分位)且合併下列任何一個危險因素者:

①一級或二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②存在與胰島素抵抗(IR)相關的臨床癥狀,如黑棘皮病、高血壓、血脂異常、PCOS;③母親懷孕時有糖尿病史或被診斷為GDM。

糖尿病篩查的年齡和頻率

對於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論年齡大小,宜及早開始進行糖尿病篩查,對於除年齡外無其他糖尿病危險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齡≥40歲時開始篩查。對於兒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從10歲開始,但青春期提前的個體則推薦從青春期開始。首次篩查結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複篩查一次。空腹血糖檢查是簡單易行的糖尿病篩查方法,宜作為常規的篩查方法,但又漏診的可能性。條件允許時,應儘可能行OGTT(FPG和2hPG)。暫不推薦將HbA1c檢測作為常規的篩查方法。

普通人群的糖尿病篩查

對於普通人群,為了提高糖尿病篩查的有效性,應根據糖尿病風險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糖尿病篩查。

生活方式干預預防糖尿病

多項隨機對照研究顯示,糖耐量減低(IGT)人群接受適當的生活方式干預可延遲或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建議,糖尿病前期患者應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以降低糖尿病的發生風險,並定期隨訪,給予社會心理支持,以確保患者的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夠長期堅持;定期檢測血糖;同時密切關注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血脂紊亂等),並給予適當的干預措施。具體目標是:①使超重或肥胖者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5%-10%;②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400-500kcal(1kcal=4.184kJ);③飽和脂肪酸攝入佔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④中等強度體力活動,至少保持在150min/周。

糖尿病的早期防治及併發症防治

6:00am

處於糖尿病早期階段的糖尿病患者中,強化血糖控制與長期隨訪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心肌梗死及死亡的發生風險。

糖尿病併發症危害大,且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是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更應強調早期防治。T1DM病程≥5年者及所有T2DM患者確診后應每年進行慢性併發症篩查。現有證據顯示:僅嚴格控制控制血糖對預防和延緩T2DM患者慢性併發症發生髮展的作用有限,特別是那些長病程、已發生心血管疾病(CVD)或伴有多個心血管危險因子的患者,所以應早期和積極全面控制CVD的危險因素。

具體做法如下:

⑴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若尿蛋白排泄率>1g/24h,應控制在<125/75mmHg。常需要多種降壓藥物聯合應用。

⑵進行調脂治療,其首要目標是LDL-C。LDL-C控制目標<2.6mmol/L,極高危患者應<2.07mmol/L或較基線降低30%-40%。

⑶嚴格控制血糖,可預防或延緩T1DM和T2DM蛋白尿的發生和進展。

⑷進行綜合眼科檢查,包括散瞳后眼底檢查、彩色眼底照相,必要時行熒光造影檢查。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應儘早接受視網膜光凝治療;增殖性視網膜病變(PDR)患者存在威脅視力情況時(如玻璃體積血不吸收、視網膜前出現纖維增生、黃斑水腫或視網膜脫離等)應儘早行玻璃體切割手術,爭取儘可能保存視力。妊娠期間更需嚴密隨訪。

⑸定期進行足部檢查,包括足部體查、保護性感覺的測試、下肢動脈病變檢查等,並掌握足部自我護理知識;對於高危足應防止外傷、感染,積極治療血管和神經病變。

參考資料: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2]紀立農,翁建平.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誌,2014,22(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