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大全——百會穴:高血壓、頭痛,提神醒腦,掉頭髮

導讀:按摩百會穴的作用與好處有治療高血壓、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發危機。百會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百會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百會穴位位置圖

圖解百會穴位的位置

百會穴的位置:位於頭頂正中心,以兩邊耳尖划直線與鼻子到後頸直線的交叉點(即: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后髮際正中點。取穴時採用正坐的姿勢,把頭有意識的低下來。

在日常生活中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人,取穴都是錯誤的,很多人習慣性說百會在頭頂,就來回的敲打頭頂,但是這百分之百不是百會穴,取百會穴一定要把頭有意識 的低下來,雙手它就會自然的落到正確的地方,兩耳尖直上,跟前邊正中線的交匯處,這就是百會穴。仔細摸,它有一個小凹陷。如果不低頭,要往後一點,特意的手要抬高,放到後面,大部分人能摸得到那個旋。

Advertisements

穴位解剖:在帽狀腱膜中;有左右顳淺動、靜脈及左右枕動、靜脈吻合網;布有枕大神經及額神經分支。

穴名解說

百會穴,首見於《針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穴,三陽穴,五會穴,頂中央穴,天滿穴,天蒲穴,巔上穴。《采艾編》云:「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1)百會穴。百,數量詞,多之意。會,交會也。百會名意指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陽氣在此交會。本穴由於其處於人之頭頂,在人的最高處,因此人體各經上傳的陽氣都交會於此,故名百會。三陽五會、三陽、五會名意與百會同,三陽指手足三陽經,五會指五臟六腑的氣血皆會於此。

Advertisements

(2)頂中央穴。此指本穴位於頭頂中央,無它意。

(3)天滿穴。天,天部。滿,滿盛也。天滿名意指穴內陽氣為滿盛之狀。理同百會名解。

(4)天蒲穴。天,天部也。蒲,古指草蓋的園屋,此指穴內氣血為人體的衛外之氣。理同百會名解。

(5)巔上穴。巔,頂也。上,上部也。巔上名意指本穴位處頭頂,且氣血為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理同百會名解。

(6)督脈足太陽之會。本穴物質為手足三陽經之陽氣匯聚而成,但以膀胱經及督脈傳入的陽氣為多,故為督脈足太陽之會。

穴居顛頂,聯繫腦部:百會穴位居顛頂部,其深處即為腦之所在;且百會為督脈經穴,督脈又歸屬與腦。此外,根據「氣街」理論,「頭氣有街」、「氣在頭者,止之於腦」(《靈樞.衛氣》),即經氣到頭部的(手、足三陽)都聯繫於腦。根據「四海」理論,「腦為髓海」。楊上善注說「胃流津液滲入骨空,變而為髓,頭中最多,故為海也。是腎所生,其氣上輸腦蓋百會穴,下輸風府也」。

可見,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穴位含義】手足三陽經及督脈陽氣在此交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充盛陽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縮后循督脈下傳前頂穴。

功能作用】昇陽舉陷,益氣固脫

按摩百會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1、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2、驚悸、健忘、屍厥、中風不語、癲狂、癇證、癔病、耳鳴、鼻塞、脫肛、痔疾、陰挺、泄瀉等;

3、治療眩暈、血管性頭痛、昇陽舉陷、益氣固脫、清神醒腦、增強記憶力。

穴位配伍

1、醒腦開竅:治屍厥、卒暴中風等證。現代常與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太沖穴等穴相伍,

2、安神定志:治心悸、失眠、健忘等證。現代常與風池穴、內關穴、神門穴、三陰交穴等穴相伍,治療神經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

3、昇陽舉陷:治脫肛、泄瀉等證。現代常與長強等穴相伍治脫肛;與氣海穴、關元穴等穴相伍治陰挺;與脾俞穴、腎俞穴等穴相伍治久瀉;與印堂穴、三陰交穴等穴相伍治遺尿。

4、通督定癇:治癲狂、癇症。現代多與大椎穴、人中穴、神庭穴、神門穴等穴相伍,治療精神分裂症、癲癇等。

5、百會穴配天窗穴治中風失音不能言語;配百會穴、長強穴、大腸俞穴治小兒脫肛;配百會穴、人中穴、合谷穴、間使穴、氣海穴、關元穴治屍厥、卒中、氣脫;配腦空穴、天樞穴治頭風;針刺百會,配耳穴的神門埋撳針戒煙;配養老穴、百會穴、風池穴、足臨泣穴治美尼爾氏綜合症;針百會透曲鬢穴、天柱穴治腦血管痙攣、偏頭痛;配百會穴、水溝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壓;配百會穴、水溝穴、京骨穴治癲癇大發作;配百會穴、腎俞穴(迴旋灸) 主治炎症。

6、百會穴配腦空穴、天柱穴,可疏風散邪,主治頭痛;百會穴配復溜穴、后溪穴,可滋陰潛陽、醒腦開竅,主治眩暈;配復溜穴、行間穴,可育陰潛陽、疏風止痛,主治頭痛、眩暈;配行間穴、聽會穴、復溜穴,可滋陰清熱、醒腦開竅,主治耳鳴;配太沖穴、豐隆穴,可疏肝滌痰、開竅醒神,治療中風;配風府穴、陰陵泉穴,可疏風散寒,主治風寒頭痛;配合谷穴、曲池穴,可疏風散熱,治療風熱頭痛;配二白穴、長強穴,可昇陽舉陷、益氣固脫,主治脫肛;配維胞、歸來穴,可益氣昇陽、舉陷固中,主治陰挺;配合谷穴、足三里穴、天樞穴,可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主治久瀉久痢;配素髎穴、迎香穴,可補肺固表、疏經通絡,主治鼻塞。

現代研究:針刺百會透曲鬢穴、前神聰、懸厘等穴,能夠使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各項指標得到改善,使腦組織細胞有一定恢復。刺激百會穴、前頂穴、四神聰穴等,對中風偏癱患者的大腦皮層中樞生物電活動有良好的調節作用。頭痛患者腦組織含氧及血流量明顯降低,針刺后改善了腦組織氧合血紅蛋白飽和度及血流量,從而起到通絡止痛的效果。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百會穴的操作方法很多,比較最簡單的是用手指,用手指揉、按壓,用大拇指和中指放在百會穴上,來回的按壓就可以。

穴位療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按摩手法: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經絡,提升督脈的陽氣。高血壓的朋友用此方法,每天堅持,可以使血壓穩定並降下來。對於低血壓患者,刺激百會穴可以起到升提血壓的作用。

叩擊法: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百會為諸陽之會,輕輕叩擊可以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當外感風寒出現頭疼或休息不好、失眠引起頭部脹痛時,可用此方法緩解。

點揉法: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於百會穴上,先由輕漸重地按3-5下,然後再向左、向右各旋轉揉動30-50次。如果是體質虛弱或患有內臟下垂、脫肛等症的朋友,開始按揉時動作要輕一些,以後逐漸加重,按摩的次數也可隨之增多。

溫灸療法:持扶陽罐溫灸該穴位,時間為三至五分鐘,讓罐體的溫熱、紅外線及磁場刺激該穴位,可預防頭昏頭痛、失眠、陽氣不足、神經衰弱等疾病。堅持每天溫灸,有保健長壽的功效。

針灸療法:平刺0.5~0.8寸;可灸。

百會穴的氣功保健方法有四:

其一是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來回摩擦百會至發熱為度,每次108下。

其二是扣擊法:用右空心掌輕輕扣擊百會穴,每次108下。

其三是意守法:兩眼微閉,全身放鬆,心意注於百會穴並守住,意守時以此穴出現跳動和溫熱感為有效,時間約10分鐘。

其四是採氣法:站坐均可,全身放鬆,意想自己的百會穴打開,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和陽光清氣源源不斷地通過百會進入人體內,時間約10分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