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身上哪些部位可多吃,哪些部位不該吃

在我小的時候,雞肉是很高檔的食物。不是除了過年過節或者招待尊貴的客人,一般人家也很難吃上一次。偶爾殺上一隻雞,基本上會把雞的全身上下都吃掉。

隨著養殖技術的發展,雞肉變得極為廉價易得。「在火腿腸里摻雞肉」,也就變成了「造假」。人們對於雞肉也就挑剔起來,開始考慮「哪些部位營養好」「哪些部位不安全」這樣的問題。

如果只是考慮營養和安全,那麼可以把雞身上的部位分為以下四類:第一類:雞胸肉。這是最優質的部位,蛋白豐富、脂肪低、幾乎不含肌紅蛋白,屬於「白肉」。與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相比,它是更健康的選擇。



第二類:雞腿和雞翅。蛋白豐富,如果保留皮的話脂肪較多,肌紅蛋白含量較高,被當作「紅肉」。按照WHO的最新分類,紅肉是「疑似致癌物」,應該減少食用量。不過,它們「紅」的程度相當於瘦豬肉,要遠遠低於牛羊肉,也不值得過於糾結。社會上傳言「雞翅尖是打針的部位,不能吃」是謠言。在養殖中,有可能會注射一些抗生素(其實更多情況是加到飼料里喂的),不過注射的部位是翼下而不是翅尖。而且,打針之後藥物會迅速擴散到全身,所以「打針的地方」不能吃本來就是想當然

Advertisements



第三類:雞雜、雞脖子、雞皮、雞頭,可以食用,但營養方面沒有突出優勢,存在一些理論上的安全風險。比如雞胗(胃)、雞肝、雞腸以及雞腎,會直接接觸食物或者代謝產物中的「有害物質」,理論上比雞肉更可能殘留有「有害物質」。雞脖子的皮下可能有比較多淋巴結,最好把皮去掉。其他部位的雞皮主要是脂肪含量比較高。所謂「十年雞頭曬砒霜」是謠傳,雞通過頭部的嘴吃進食物,但食物還是要到胃腸才能吸收進入血液。即使有毒素,也是通過肝臟腎臟進行處理,而不會特別地積累到頭部。這些部位主要是有特別的口感和風味,許多人喜歡吃。簡而言之,營養上乏善可陳,安全上有一點理論上的風險但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偶爾嘗嘗鮮、解解饞,也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Advertisements

第四類:各種腺體、脾臟。這些部位可能含有病菌和激素,應該避免食用。比如雞屁股上的尾脂腺和腔上囊。在商業化屠宰中,它們會被摘除,所以從正規超市購買的雞肉不用擔心。如果是自己殺雞,就需要自己處理了。對於多數人來說,不見得能夠認識那些腺體,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自己不認識、有疑問的部位,都剔除扔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