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疼痛你不能忍

來源:醫心醫意(ID:zuijiankang_bqb)

受訪專家

曹沉香 清華長庚醫院內分泌代謝科醫師

► 肢體疼痛、感覺減退、麻木、灼熱、冰涼……日常我們都或多或少會遇到不同程度、不同表現的疼痛癥狀,有些人甚至能夠真切地感覺到疼痛的程度在逐漸地加重、範圍在逐漸的增大。比如手腳發麻、蟻走感等,甚至感覺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襪子;也可出現感覺減退、感覺異常,比如感覺不到針扎或者輕微的皮膚接觸就引起明顯的疼痛。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的曹沉香醫師告訴小編,這些癥狀的出現,都可以看做是運動神經受損的結果。當然,這還僅僅是冰山一角。

曹醫生告訴小編,糖尿病作為一種長期慢性代謝性疾病,會引起很多軀體不適癥狀,其中疼痛就是非常常見並且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臨床癥狀。首先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導致的疼痛,主要包含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

Advertisements


感覺神經病變

► 曹醫生說,神經病變往往表現為肢體疼痛、感覺減退、麻木、灼熱等,也可表現為自發性疼痛、痛覺過敏。

患者常會感覺到程度逐漸加重、範圍逐漸增大的對稱性的手腳發麻、蟻走感等;也可出現感覺減退、感覺異常,比如感覺不到針扎或者輕微的皮膚接觸就引起明顯的疼痛。曹醫生告訴小編,這些癥狀有時會只出現在單側肢體,比如一隻手或一隻腳,而並不是總是對稱出現。有些患者還會同時出現肌肉無力、肌肉萎縮。

動脈血管病變

► 動脈血管病變常見的是下肢動脈狹窄甚至閉塞導致的小腿及足部發涼、無力、行路不能持久和疼痛。早期,患者可感覺走路時腿部酸軟無力,但休息幾分鐘后不適感消失;之後逐漸出現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腓腸肌、足部酸痛或痙攣性疼痛,被迫停步,休息后疼痛緩解。

Advertisements

如果病情更為嚴重時,安靜休息時也會出現持續性或間歇性加重的肢體疼痛,甚至出現夜間和白天持續疼痛。這樣的患者多存在患肢皮膚溫度降低、皮膚顏色改變,容易出現足部的潰瘍、壞死。

兩種病變反而使痛感下降,甚者讓你忽略外傷

曹醫生說,在很多情況下,糖尿病病人會同時存在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這樣反而使得病友對疼痛的敏感性下降,甚者容易導致病人不能及時發現下肢和足部的外傷等,出現糖尿病足病。

所以這樣的病人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血管和神經檢查,比如血管超聲、神經電生理、肢體動脈測量等。此外,病友還可以在家進行自我檢查,比如對比兩側肢體同一部位的皮膚顏色、溫度、感覺,還可以學習觸摸自己的足背動脈搏動。及早發現問題,治療的效果也會更好。


合併疾病的疼痛癥狀

肥胖患者易痛風

和糖尿病一樣都是代謝性疾病。很多2型糖尿病病友,尤其是男性或肥胖的患者,容易同時患有痛風。

典型的痛風發作多在夜間出現,表現為不斷加劇的關節痛,痛疼為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發作的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最常見的疼痛部位是足部拇趾的第一個關節,即第一跖趾關節;反覆發作的患者,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也可能出現腫痛。

長期的高尿酸血症,尿酸在關節和軟組織中沉積形成結晶,稱為痛風石,可以引起局部疼痛甚至關節腫痛變形;如果尿酸沉積在腎臟,可以導致腎臟或輸尿管結石,結石移動或嵌頓會導致腰部和上腹部難忍的劇烈疼痛,稱為腎或輸尿管絞痛。所以糖尿病友們應該規律檢查血尿酸情況,及時發現和治療血中尿酸升高,盡量避免痛風的發生。

加速骨質疏鬆的進展

糖尿病可以加速骨質疏鬆的出現和進展,不僅絕經后的女性患者容易出現,較為年輕的男性患者也可出現。骨質疏鬆導致的疼痛常為腰背,沿脊柱向兩側擴展,仰卧時可以減輕,久站、久坐時加劇;當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時,可以出現相應部位的急性疼痛。骨質疏鬆還可導致駝背、身高縮短等。

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糖尿病患者由於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容易病毒感染或潛伏感染的病毒發作,最常引起疼痛的就是帶狀皰疹病毒。

初期局部皮膚出現搔癢、疼痛,之後出現串連成帶狀的紅疹、皰疹。面額部、胸背部較為多見,沿單側的神經分佈。也有出現在單側眼部的,可見眼部紅腫、結膜充血、水皰及痂皮;單側耳部發病的,出現耳部急性的劇疼痛和同側面癱、聽力下降等。

頸椎腰椎病和關節炎

肩周炎、退行性骨關節病——頸椎病、腰椎病、退行性關節炎等等。可以是肩部的不適、肌肉酸痛、關節活動受到限制;也可以是上肢發麻、無力、手抖、頸部僵直疼痛;或者是腰臀部疼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無力、跛行;還可以是膝關節的疼痛、變形,出現O型腿或X型腿等等。

可能誘發冠心病

患者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常併發冠心病。典型冠心病、心絞痛表現為勞累后或情緒波動后出現胸骨后疼痛,多為壓榨性,可向左肩背部放射,部分人群可表現牙痛,休息可緩解,而糖友合併糖尿病神經病變時,身體對疼痛的感知下降,即使發生了嚴重的心肌缺血,亦無明顯癥狀,應尤其警惕。

微信名:京醫會 微信ID:jingyihui2012

❶ 匯聚京城名醫 打造智慧醫療

❷ 採訪、合作、推廣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❸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