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剛性法規擰乾財政數據水分

用剛性法規擰乾財政數據水分

近期,一些地區主動核減GDP、財政收入的新聞引發關注。截至目前,已有遼寧、內蒙古、天津三個省(區市)承認經濟數據造假問題或主動核減財政經濟數據。

財政數據的真與假,關係到能否反映國家當前經濟社會的運行狀況,關係到中央和政府能否對宏觀經濟形勢作出科學決策,假數據會誤導黨與政府對社會形勢、經濟走勢的判斷,還將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及權威,影響黨和政府的公信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此形勢下,我國不再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而是更加重視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因此,要用剛性的法規制度遏制財政數據造假。除了改革政府績效和官員政績考核機制,完善財政管理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建立公平、合理、科學的考核、評價評估體系,強化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引導地方做實各級財政收入,從而減少統計造假的內在衝動。還要嚴格執行預演算法、統計法、刑法等法律法規,加強經濟統計和審計監督,加大財政數據造假的問責力度,加大對造假行為的問責和懲處,依法依規對弄虛作假的地區和人員進行問責,出重拳嚴厲打擊經濟數據造假,讓亂出數字、濫出數字付出代價,用剛性的法規制度確保社會經濟發展的財政統計數據全面、真實、有效,使經濟增長指標不會成為空洞無物的數字遊戲。——潘鐸印

Advertisements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