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中醫婦科病因病理知識

◆ 病因

婦科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為外邪侵犯、七情內傷和素體虛弱所致的臟腑功能失調。

【外邪侵犯】

以寒、濕、熱邪為主(包括細菌、病毒),房事不節、產育過多、飲食失調、跌扑外傷等也可歸納在外因範圍。女子以血為主,血得寒則凝滯,可出現月經後期、月經過少、痛經、閉經等病證;血熱則妄行,可引起月經先期、月經過多、崩漏、經行吐衄等疾患;濕邪蘊熱,夾熱下注,易引髮帶下等病。

【精神因素】

人的精神情志(七情)變化可影響臟腑、氣血的功能活動。精神情緒刺激,能影響沖任功能的調節,可致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經前乳脹、經行吐衄等症,所謂「因郁而致病」。此外,某些婦科慢性病,如崩漏、痛經、帶下、癓瘕、不孕症等病證,久治不愈,亦可影響精神情緒變化,出現精神抑鬱或情緒易於激動等現象,此即「因病而致郁」。

【體質因素】

是指素體虛弱的內在因素,主要是腎、肝、心、脾的功能失調,以致氣血兩虛、沖任不足、帶脈不固。先天不足、腎精虧損,後天失調、脾胃虛損,大病久病之後氣血虧虛,都可引起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帶下、胎漏、不孕等症。

◆ 病理

可概括為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督帶損傷三方面。三者之間又是相互聯繫和影響的。

【臟腑功能失常】

以腎、肝、心、脾為主。

1.腎 腎藏精,主封藏,與胞宮、胞脈密切相關。如腎氣虛可影響沖任功能,導致絕經期前後諸證及月經先後無定期、不孕症等,還可引起胎漏、崩漏。

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則可導致閉經、不孕;腎陰不足可引起月經過多,胎漏等症。

2.肝 肝藏血,主疏泄,肝脈繞陰器。肝氣鬱結可致月經後期、痛經、閉經、經前乳脹;肝鬱化熱或肝陽偏亢,可出現月經先期、月經過多、崩漏、經行吐衄、經前頭痛、子痛等;肝旺犯胃,胃失和降,則見妊娠惡阻;肝火夾脾濕下注沖、任、帶脈,則見黃帶、陰癢、陰腫等症。

3.心 心主血脈,藏神,開竅於舌。心的功能失常也可影響胞脈、胞宮,導致沖任充盈失常,出現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症等;如心陰不足,心火偏亢還可出現月經過多、崩漏、經前口疳等症;如血不養心,心氣不足可致妊娠心煩、臟躁、產後失眠等症。

4.脾 脾主運化,司統血。如飲食失節,勞累過度,或憂思傷脾,久居濕地,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出現月經失調、閉經、產後缺乳、乳汁不行等;如脾虛不能攝血,可引起月經過多、崩漏、胎漏;如脾虛濕濁內停可致帶下病。

【氣血失調】

女子以血為本,故以血分盈滿,氣分充足,氣機條達為正常。所以氣血失調是婦產科疾病中最常見的病機之一。由於月經、胎孕、產育、哺乳等生理特點,易耗血,常使機體處於血分不足、氣分偏虛的狀態。

氣與血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氣病可及血,血病也可及氣,故氣血失調錶現為氣血虧虛或氣滯血瘀,反映在經、帶、胎、產各種病態之中。如血熱妄行可致月經先期、月經過多、崩漏、胎漏、產後惡露不絕等症;如血寒凝滯導致月經後期、閉經、痛經、癓瘕、產後腹痛等症;如氣血失調又可出現月經失調、崩漏、閉經、梅核氣、癓瘕等。

【經絡所傷】

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皆絡於帶脈,如三脈功能失常可致婦科諸疾。《內經》云:「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癓瘕」。「沖脈為病,逆氣里急」。

「督脈為病……其女子不孕」。《難經})云:「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著坐水中」。

綜上所述,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及沖任損傷,雖各有其不同的發病機制,但三者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的。氣血不調可導致臟腑功能失常和沖任損傷,反之,臟腑有了病變,也必然會引起氣血失調和損傷沖任二脈。總之,不論病變起於哪個臟腑、經絡,病機反應往往是整體的。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