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巨頭小肥羊的興衰史

1999年8月,小肥羊誕生於包頭。

2016年2月,是小肥羊被百勝正式收歸旗下四周年。很多時候,人們可以猜到故事的開頭,卻無法猜對結尾。

2012年為坐標,前一個四年,小肥羊店面數量達到721(這是這個至今無人超過的數字),成為肯德基、必勝客的表兄弟;后一個四年,在百勝集團的經營下,背靠大樹難乘涼,持續的關店,解除加盟商,導致小肥羊從頂峰逐漸滑落,店面只剩下200家左右。

這隻羊,怎麼了?

1. 火鍋第一股小肥羊誕生記

1999年8月,小肥羊誕生於包頭。回顧小肥羊的過去,其前身是包鋼工人張鋼。像每個創業故事一樣,成功之後必然會去追尋故事主角最開始的腳步。在包頭關於小肥羊的興起有兩個不同版本:一是,張鋼自己研發了一個不醮小料吃火鍋的方法,於是和幾個兄弟一起開起了火鍋店,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另外一個則是,張鋼和朋友聚餐,發現不醮小料的火鍋好吃而且方便推廣,於是花大價錢買下了火鍋底料配方,開始發展小肥羊火鍋。

Advertisements

▲小肥羊門店。

2002年,小肥羊創始人張鋼邀請時任蒙牛副總裁孫先紅來公司考察,當時主管蒙牛投融資和上市的副總裁盧文兵作為孫先紅的陪同,兩年後,盧文兵在張鋼的力邀下空降小肥羊,擔任主管上市工作的副總裁。

投行出身的盧文兵,深知上市需要引入外資,也深諳外資看重什麼。2006年7月,小肥羊引入3i和Prax Capital兩家私募基金共計2500萬美元投資。

「這在當時是開先河的,從來沒有聽說哪家餐企獲得外資青睞,因為當時餐飲業大多都在野蠻生長。」一名接近小肥羊的人士稱,在張鋼的放權下,盧文兵對小肥羊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2004到2007年間,小肥羊調整加盟政策為「以直營為主,規範加盟」,運用「關、延、收、合」四字訣整頓加盟市場。截至2007年5月,小肥羊的連鎖店數量已由最高峰的721家減至326家(直營店105家、加盟店221家)。

Advertisements

▲小肥羊發展歷程。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如願成為「中國火鍋第一股」。2009年3月25日,百勝斥資4.93億港元入股小肥羊20%股份,原本要做「中國的百勝」的小肥羊,隨後逐漸落入百勝口袋。2011年5月3日,百勝宣布將以總額近46億港元現金私有化小肥羊,直至2012年2月2日小肥羊在港股摘牌。

2. 成為肯德基表兄弟卻接連受挫

本土品牌在被國際巨頭收購之後會變弱的魔咒,在小肥羊身上同樣應驗。

因為要進行更加規範化運營,小肥羊開始對加盟商進行清理,帶著綠色圓環和小羊標識的火鍋店在市場上一家接一家的消失。頂峰時期,小肥羊在全國的店面數量曾一度衝到721家。在百勝收購小肥羊之前,僅就小肥羊的加盟店就近300家。如今,有消息顯示,小肥羊的店面總數量也就200家左右,其中直營店只有30家左右。

46億元將小肥羊收至麾下之後,百勝對小肥羊的投入並不少。尤其在對品牌升級、架構調整、信息系統升級、財務系統升級投入了很多。

▲百勝收購小肥羊過程。

「收購后,小肥羊原創團隊散夥了,新進管理層對中餐的理解不及原有團隊深刻,整合效果不盡如人意。」一位中餐行業的研究專家進一步分析稱,西餐的精髓是管理,中餐則有太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飲食文化,一些簡單的細節,比如紙巾是否收費,南北方消費者對調料的不同需求,等等,老外是沒法深入領會的。

標準化也是一把雙刃劍,前期確實容易複製、擴張,但火鍋這種餐飲業態消費頻率不高,如果頻繁消費會有厭倦感,並且標準化也造成菜品更新慢,這方面難以與炒菜及西餐的創新相媲美。百勝方面向記者稱,旗下必勝客每年更新的菜品在20種以上,肯德基為了滿足年輕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也是在不斷創新菜單。

此外,在新的火鍋品牌不斷興起的大背景下,就連海底撈都推出了四格、毛肚、牛油鍋等新產品,小肥羊卻沒什麼創新之處。在小肥羊越來越標準的同時,也逐漸失去了其原有的個性。

相比於持續發力的呷哺呷哺和海底撈,小肥羊最大的不同是在於開設加盟店上。小肥羊依靠加盟方式快速跑馬圈地的時候,隱憂早已埋下。在百勝接手之前,小肥羊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加盟店不規範帶來的問題。收購小肥羊后,百勝集中精力將小肥羊體系鬆散、缺乏標準化管理、繼續擴張瓶頸這三大問題。

但事後看,某種程度上,這些均無益於小肥羊的發展。火鍋市場上,小肥羊和海底撈先後擔當過帶頭大哥的角色,只是現在,海底撈將店面開到了韓國和美國,小肥羊則變得越來越「瘦」,往日風采不在。

作者:無冕財經 彭俊勇、小糖、廖寧

版權聲明: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本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