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變腸癌——大腸癌禍首竟是「痔瘡」

近期接觸的四個案例讓施章時印象深刻,因為他們幾個人有個共性:年紀在60歲以上;因痔瘡或肛瘺就醫;做腸鏡發現有息肉;取息肉組織活檢后發現,表面是息肉,實際為息肉階段的癌變,「我們將息肉切掉,解除了隱患,等於一項檢查及時攔截了四個癌症。

「痔瘡」麻痹人,腸鏡要提倡

專家建議,老年朋友多關注腸道健康,別把腸道、肛周的問題都歸結為痔瘡。「60歲以上有大便出血、腹脹等問題,一定要做腸鏡檢查。」大腸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上了年紀的人更應注意大腸癌發生的可能。

無論哪種腸息肉,早期都沒有不適表現。因為腸道的寬度有3-4厘米,本身還能擴張。息肉的體積在腸道這個「大容器」中顯得微不足道。若因息肉造成便血、腹脹、粘液大便等症,多表示息肉已到中晚期,甚至是大腸癌的中晚期。而大腸癌早期也常無痛無覺,等出現了便血或其他不適,通常已經不是早期了。

Advertisements

40歲以上,從未做過腸鏡的人要做一次腸鏡檢查。比起胰腺癌、肝癌等「兇險」的癌症,大腸癌的生存率非常高。及時發現和治療,有90%的大腸癌病人可以得救。可是在我國,能夠早期發現的,可能還不到10%,這跟腸鏡檢查不足有關。

生活中,不少人排斥做腸鏡檢查,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怕痛,怕檢查。腸鏡檢查時,確實可能會牽拉腸道引起患者的不適甚至疼痛感。但大家可以選擇無痛的全麻檢查。對有基礎疾病的高齡者,也會評估心腦血管疾病者的狀況使用麻醉藥物。

更多癌症治療、康復及護理知識,請關注訂閱號:ZLYJKD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