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有那麼好嗎?

看完這個標題,我估計很多人腦海中會閃現出這樣的場景:

兩個處於曖昧期的年輕男女,經過了長時間的相處后,這時一方鼓起勇氣和對方表白了。可悲的是,對方小聲的回了一句「對不起,其實我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好!」

兩個人接觸了這麼長的時間,為什麼最後對方會冒出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我是當事人,我一定很費解。

但正所謂旁觀者清,我作為客觀的第三方卻看得很清楚,對方之所以有這樣的情緒是他認為我們只是被其外表騙到而已,其實真實的她(他)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從而,就造成了不敢與對象進入更深一步發展,唯恐對方發現自己的缺點。

其實這種心理,我們大多數人都避免不了,但我想說之所以會這樣,只不過我們把問題放大話了。

誰敢說自己在外面的行為表現,與自己獨自一個人在家裡放蕩的情形是一致的,誰要說是,今天(進哥哥)我就給他跪了。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間,自己脆弱的一面每個人都有不想讓別人看到。

正想我們所舉的例子,這種心理情緒尤其在親密關係中體現的特別明顯,有些人會加倍小心地維護著感情,覺得自己是個騙子,認為伴侶之所以還沒有離開,只是因為對方還沒有發現我真實的樣子。

有這種心態的人,可以用心理學上海德(Fritz Heider)提出的歸因理論來解釋。

1958年,海德在他的著作《人際關係心理學》中,從通俗心理學(Naive psychology)的角度提出了歸因理論,該理論主要解決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

海德認為事件的原因無外乎有兩種: 一是內因,比如情緒、態度、人格、能力等; 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壓力、天氣、情境等。

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性格歸因; 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傾向於情景歸因。

就比如在親密關係中,那些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對方想象中的那麼好的人其實是一種內歸因現象,總是把事情的原因歸結於自己身上。

正因如此,當喜歡的人向自己表白時,他們總是心虛的,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

總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對象,面對對方的關懷、愛意,他們卻在心底想的是:我是不是這樣的……我其實沒你想的那麼好。

如果更深一步發展,這些人通常在意識層面是很自卑的,總是負面地看待自己,認為自己配不上別人。

因此,面對別人拋來的愛,他們會限制自己去接受,以此避免和自己的負性認知產生衝突。

而考慮到對方,我們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很讓對方難以接受的,因為無法得到情感回應使得他們感到非常痛苦。

讓自己更好地發展並享受親密關係,那麼不妨試試以下幾個建議:

樹立自己的界碑:

由於認為自己「不美好」、「配不上對方」,而拚命地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來配上對方,正因如此,這些人逼自己在各個方面做出妥協、讓步。

但其實樹立自己的界碑,是讓別人尊重並愛護我們的前提。你不必刻意看輕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過妥協並不是一種好的方法,反而讓自己失去自我,失去對方。

克服歸因偏差:

其實無論是外歸因和內歸因我們都不能評論它的好壞,但是如果我們在自己的歸因上發現問題,是可以稍作微調改正的。

想那些在感情上總是習慣內歸因,而導致自己自卑情緒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歸因看做外歸因,可以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可能是自己今天穿的衣服或選擇的時間不適合,從而保持自己自信的心態。

改變相處觀念:

思想可以指引我們的行為,當伴侶向你表達愛意、讚美、鼓勵時,先嘗試著讓自己不要反駁,繼而從不反駁到接受,再到大方地接受。

例如,當伴侶誇你真漂亮時,一開始可能會害羞地說「沒有沒有我素顏很一般的」,之後便是「謝謝」。

當你不再因為這種示好而感到羞愧時,也許就可以自信地說:「廢話,本姑娘還不知道自己漂亮啊!」遇到這樣爽快自信的姑娘,肯定能把你高興壞了!

一路傾訴app已經上線啦,在手機的軟體商店裡搜索「一路傾訴」進行下載,就可以在裡面提問題、吐槽、傾訴,還可以申請當主播,語音和大家聊天,各種有趣的功能等你們哦!

我們的迷路老師(美女二級心理諮詢師)在鬥魚上開了直播,房間號1629605,工作日每天下午2點40左右和大家見面,授課並解答問題。歡迎關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