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腦益智的按摩秘法

孩子聰明有智慧,是父母的期望。那麼我們能不能從身體的成長給孩子幫助呢?方法也是有的。中醫認為,兒童聰明,發育良好與臟腑精氣充盈,氣血協調、陰陽平和有關。心藏神,腎藏志,脾胃為後天之本,故小兒益智聰慧重在調理心腎與脾胃。

一、養心安神,健腦益智

心神強大,則反應靈敏,思維敏捷;心神不強大,容易為外物所驚擾,容易分心、走神,反應遲緩,甚至容易驚嚇。要注意養心安神。同時腦為髓海,為奇恆之府,與人的精神即為活動,言語等功能有關。故清代醫家汪昂在《本草備要》中說:「人之記性,皆在腦中。」故需養心安神,健腦益智。

1、揉百會、四神聰各50~100次

位置:百會在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線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四神聰在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共4個穴位。

Advertisements

方法:大拇指輕揉百會穴以及四神聰穴。每個穴位揉2~3分鐘。注意:18個月內的小兒囟門未閉,最好採用掌摩法或掌揉法,手法宜輕柔。

作用:健腦益智。

2、搓手心勞宮穴

位置:掌心中,握拳屈指時中指指尖所對的地方。

方法:兩手握住兒童兩側大魚際,然後用兩手大拇指交替從掌心向手指方向搓。搓50~100次。

作用:去心火,安神。兒童心火常有餘,所以用搓勞宮穴來去心火,安神。

二、調理脾胃,升降有序

脾胃為後天之本,兒童的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全賴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好,則吸收好,不需要補鈣,補鐵,補充微量元素。因為吸收好啊,所有的需要的營養都吸收的足夠了。同時,脾胃位居中焦,是人體上焦和下焦氣機升降的樞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二者一升一降,使人體氣機協調。若是脾胃不和,則百病生焉。所以金·李東垣《脾胃論》中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皆由脾胃先虛,氣不上行所致也。」

Advertisements

1、順時針摩腹

位置:在腹部

方法:用手掌面或四指呈順時針方向摩之,以輕輕帶動皮下組織,甚至大腸蠕動為宜。50~60次/分鐘,連續摩腹5~10分鐘。

作用:順時針摩腹可通便,健脾和胃,理氣消食。《釐正按摩要術》:摩腹,用掌心團摩腹上,治傷乳食。

2、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旁1橫指。

方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著力,用揉法在足三里穴反覆揉,以足三里穴產生輕微的酸脹疼痛為宜。約3~5分鐘。

作用:補益脾胃,和胃化積,增強抵抗力、免疫力。

3、清補脾經

位置:脾經在拇指橈側緣,指尖至指根成一線。

方法:將患兒拇指伸直,從拇指根到指尖,來回推之,稱為清補脾經。連續操作3~5分鐘,每分鐘50~100次。

作用:溫脾益氣,補血生肌,和胃消食、增進食慾,化痰涎。用於飲食停滯,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滯、吞酸納呆、腹瀉、嘔吐等症。

4、下推七節骨

位置:在第4腰椎與尾骨端(長強)成一直線。

方法: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指腹自上而下推,稱推下七節骨。50~100次。

作用:瀉熱,導滯,通便。

三、補腎強志,調和陰陽

腎藏精,住人體的生長發育。故《素問·六節臟象論》:「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機體的發育成熟,都是由腎氣所主。且腎藏志,即,人的志向主要和腎中精氣是否充盈有關。腎精充盈,志向遠大。腎精虧虛,志向近小。

1、捏脊5~10次

位置:脊柱,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

方法:雙手用捏法沿著脊柱自下而上捏稱捏脊,每捏三下將背脊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

作用:調理陰陽、理氣和血、調理臟腑,強身健體。

2、搓足心湧泉穴

位置:足底,足趾蹠屈時(腳內扣時)呈凹陷處。

方法:兩手握住兒童腳部兩側,然後用兩手大拇指交替從足掌心向足指方向搓。搓50~100次。

作用:該穴位為足少陰經俞穴。有引火歸源、清熱降火、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等作用。

若能長期堅持,久久自有效驗。本文為范聖華醫師經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