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夫妻」問題與企業管理倫理

「臨時夫妻」問題折射出我國的企業管理缺乏倫理的價值指引。倫理是企業管理的應有訴求。管理都以一定的人性假設為其理論前提,管理的人性假設都以人的需要為基礎,為了滿足人的需要,為了更有效的管理,企業需遵循人道主義的管理倫理原則。

科學的企業管理必須要有價值的牽引和規約。現代的企業管理已經不能單純靠技術和制度來進行,還需要倫理這種人文驅動機制。現代企業管理趨向民主化和人本化,其實質就是趨向倫理化。正是這種倫理化的趨向表明倫理是企業管理的應有訴求,能夠使企業的管理境界得到提升。

「優秀企業的秘訣在於懂得人的價值觀和倫理,懂得如何把它們融合到公司戰略中。」對倫理道德有著高度的自覺成為優秀企業管理成功的標誌。

一、企業管理訴求倫理的外在因素:首先,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不斷曝光一些經濟醜聞,導致了企業倫理危機和企業生存危機,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管理中的倫理問題。此後,理論界與實踐界開始探索管理與倫理相結合的措施。其次,現代社會由於市場經濟的驅動,競爭日趨激烈,不僅要競爭資源,更要競爭人才。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能動因素,人才的爭奪開始成為企業競爭的主題。只有擁有高素質的人才,才能使企業在管理上佔據優勢。因此,企業管理必須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和需要,關心人,尊重人,建立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氛圍。再次,在當今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社會輿論監督的力度大為增強,企業的管理行為被置於公眾的眼光之中,倘若企業的管理行為不合道德,違背倫理,難免會遭受人們的道德制裁,影響企業的聲譽及其發展。這些外在因素使得倫理在管理中佔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倫理成為企業管理追求的應有境界。

Advertisements

二、企業管理訴求倫理的內在動因:企業管理走向倫理化發展趨勢,除了因上述外在因素的推動以外,更重要的是由企業管理髮展的內在要求所決定。傳統的企業管理理論以「經濟人」假設作為其理論前提,認為人是理性的,自利的,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因而過分強調物質刺激的效用,誇大了經濟手段的作用,並視經濟手段為調動工人的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唯一手段。實際上,這種管理方式忽視了人是有生命、有思想的、有感情、有道德的社會性的、倫理性的人,而把人僅僅看成是經濟活動中的生產要素,看成機器,看成只會說話的工具,從而將人「物化」。傳統管理方式忽略了人的情感、精神和文化需求,造成了管理與倫理的脫節。人與人之間成為純粹的物質利益關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是一種指揮與服從、監督與被監督的對立的、緊張的關係,倫理、道德等激勵因素被排除在管理活動之外。

Advertisements

這種以物為本的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使得它已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因此,企業管理必須要有倫理的牽引和規約。用倫理為企業管理活動把脈,使人們知道哪些管理行為是善的、正當的,哪些管理行為是惡的、不正當的,避免管理者對被管理者及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做出有害的,具有負價值的行為。

管理學都是基於人的需要來對人性進行設定。人的需要就是人對外部世界的一種依賴、渴望、需求,就是人對外界的一種缺乏與等待狀態。需要是引發人的活動的初始的、根本的動因。「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麼也不能做。」從根本上來說,管理活動是由人的需要引發的,管理的發展也是由人的需要推動的。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將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對氧氣、食物、水分、性等的需要,這類需要如果不能滿足就可能有生命危險,因而是最強烈的需要。

農民工「臨時夫妻」現象的出現正是因為他們很多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衍生出來的。最主要的表現為夫妻長期分居,生理需要(這是主要表現為性的需要)無法滿足;另外,農民工還面臨著經濟不穩定(如失業)的威脅,工傷、職業病的威脅,安全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缺少家人與朋友的關懷,缺乏夫妻感情的交流,是漂泊異鄉的「候鳥」,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被城市居民、企業管理者歧視,感受不到人格的尊重;他們從事最底層的工作,得不到培訓與晉陞的機會,更談不上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需要,農民工很多方面需求都得不到滿足,所以人性被扭曲,才會做出像「臨時夫妻」這樣的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