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濕器+自來水=霧霾製造機?這樣用的小心了!

隨著氣溫逐漸變冷,各個室內場所更加依賴人工供暖,而好多童鞋為了應對人工供暖造成的空氣乾燥等問題,也都紛紛購買家庭加濕器來平衡空氣濕度。
更有很多上班族,尤其是愛美麗的女孩紙把加濕器放在自己桌面距離面部極近的位置,整天呼吸著潮濕溫潤的空氣。而且每天勤洗,加水。
而且往往大家都是直接使用自來水作為加濕器水源!
然而……這麼做對嗎?看下面的數據!

首先看家庭用加濕器最常見的一種工作原理!
超聲波加濕器工作原理:超聲波是指頻率超出人耳可聽範圍的「聲」波,仍然是一種機械波,以縱波方式在物體中傳播。

超聲波加濕器的工作原理是使用一個換能器把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在水中以一種很快的震蕩使水霧化,散布到空氣中來,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加濕的目的。它的加濕工作也很直觀,白色的水霧讓人看起來很舒服。
說的簡單一些,通過陶瓷霧化片的高頻諧振,將液態水分子間的分子鍵打散而產生自然飄逸的水霧。然後這些水霧被你吸入……

Advertisements

再來看看自來水的成分
水其實是含有很多雜質的,到底有哪些雜質呢。下面將一一介紹。

1、顆粒物質:水中不溶性的大於10μm的無機和有機雜質(其中大於40μm的肉眼可見),如自來水中常有的泥沙、金屬氧化物或氫氧化物等。
2、離子物質:指溶於水后解離為陰、陽離子的物質,水中陰、陽離子的總和稱作水的含鹽量。水中鐵錳(Fe2+、Mn2+)含量超標(>0.3mg/L),應通過錳砂過濾器或曝氣裝置去除鐵錳離子,否則將會對RO膜形成不可清除的沉積污堵。
3、膠體:按大小,膠體是介於離子和顆粒物之間的物質,其尺寸在0.1μm~0.01μm,通常帶有負電荷,易與有機物質結合。
4、有機物:物質可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兩大類,碳氫類化合物屬有機物,非碳氫類化合物為無機物。5、氣體:O2、CO2、NH3、N2等部分氣體可溶於水,在水中反應後生成某些酸根離子,影響成品水的水質。超純水若敞放於空氣中,水質即迅速下降。
6、微生物:細菌、病毒、孢子等,其尺寸為微米級。
7、熱原:純水屬極低營養環境之水體,但仍有少量細菌——革蘭陰性類細菌可以生存,其及誘導菌類進入人體血液,會導致發熱,高燒甚至死亡,故稱為熱原。
8、消毒劑:原水經自來水公司處理后,水中會留有次氯酸鈉等消毒劑,余氯為強氧化物質對RO膜有相當的破壞作用,故要以活性炭單元濾除余氯。可以使RO膜產水量加大脫鹽率降低。

Advertisements

>>>如果自來水被霧化,然後進入房間的空氣中會有什麼結果?<<<
曾經有記者跟某理工大學的老師做過一項實驗,,分別讓加濕器使用了
純凈水
礦泉水
自來水
3種水源,作為加濕器的水源,監測這些水經過加濕器霧化后對房間空氣的變化情況,實驗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純凈水時,PM2.5值,20毫克
礦泉水時,PM2.5值,30毫克
自來水時,PM2.5值,340毫克

空氣質量參考指數標準:

PM2.5值,0-50毫克,空氣質量一級
PM2.5值,51-100毫克,空氣質量二級
PM2.5值,大於300毫克,重度污染

某網站也做過類似試驗,並記錄使用不同水源時的空氣質量變化

圖片來自網路

而某報社也做過一項測試:

正常情況下測試室內空氣質量和濕度,顯示濕度為45%,PM2.5濃度為25.3μg/m3。
往加濕器中加入自來水,15分鐘后,室內PM2.5濃度則飆升至320.1μg/m3。

為什麼會這樣?

究其原因不過是,一般來說自來水中含有鈣和鎂的成分,超聲波,將水霧化為超微粒子時,會將水中所含的鈣、鎂等物質噴到室內,因此造成了空氣中可檢測顆粒物的暴增。長時間使用甚至會在周邊留下能夠被明顯看到的白色粉末,繼續污染房間空氣。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個白色粉末是什麼?其實就是水中的雜質,簡單的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垢。

有什麼危害?
1.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如果使用不頻繁、量小的情況下對人體並沒有多大危害!
但是不管霧化噴出的空氣是什麼,但是包含雜質毋庸置疑,長期使用後有白色粉末,畢竟會對你的呼吸道有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呼吸道較為敏感脆弱的人。
2.長期遺留在加濕器水罐里的雜質容易滋生細菌,也就自然會成為長期的污染源,也會影響加濕器本身的工作壽命,所以應該做好加濕器自身的清潔!

3.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長期使用的話,比如開頭咱們說的,小白領放在桌面一天8小時的呼吸,是不可取的。
所以,如果想使用加濕器又想健康的話,最好使用純凈水或礦泉水。

4.不要長時間近距離使用加濕器對著自己!幹啥也不能過頭啊。您說對不
但別以為使用了純凈水或礦泉水就安全哦,
還需要經常給加濕器消毒,建議每周一次。如果不能做到上面兩點,乾脆就別用加濕器了。
當然土豪除外,因為有種加濕器叫做「加濕凈化器」其自己會在霧化前、后對水和空氣進行潔凈過濾。當然價格也就不菲了!
想要更IT技巧姿勢、眼界資訊、問題支招?或者各種行業大數據報告完整版原文件?
請訂閱我們「豆丁日報」的頭條號、公眾號Docindaily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