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敢輸液嗎?太嚇人了!全國近500家醫院已叫停門診輸液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然而在我國卻常看到不論大病小病,入院就開始輸液治療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輸液量超過100億瓶,相當於13 億人口每人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1. 門診輸液被叫停

在這個吊瓶林立的景象中,讓人觸目驚心的就是抗生素的濫用。據統計,門診輸液的藥物中70%含抗生素類的藥物。大量濫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葯細菌的產生,最後導致無葯可用。

早在2011年,原衛生部就已開展「抗菌藥物應用專項治理行動」,並於每年都發布「限抗」要求。雖然我國未在國家層面對醫院作出統一規定,但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蘇、江西、河南、遼寧、四川、廣東、內蒙古、廣西等地區都已明確出台了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全國460多家醫院叫停門診輸液。

而對於多地取消門診成人靜脈輸液卻保留兒童門診靜脈輸液的原因,據專家介紹,兒童和成人有著不同的生理特點,兒童的免疫力較低,患病後如不及時用藥會使病情加重,因此保留兒童靜點室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社會需求性。

2. 亂輸液危害大

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6 年)》顯示,按照藥品給葯途徑統計,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給葯途徑分佈中,靜脈注射佔59.7%。亂輸液的危害很多人還是不清楚。

危害一:更易過敏

口服藥時,藥物通過消化系統進入血液,一些可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掉了。靜脈滴注有侵入性、創傷性,藥物通過針管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更快更猛地造成發燒、皮炎、皮疹等不良反應。

危害二:增加感染風險

輸入是侵入性操作,相當於一個小「手術」。輸液過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輸入本不屬於人體的藥物。因此,輸液器具在生產和儲藏過程中如果受到污染,或者輸液部位的皮膚沒有經過認真消毒,或者配藥的時候操作不規範,輸液的過程就會成為一條渠道,讓病毒、病菌能夠輕鬆進入人體。

危害三:堵塞微小血管

血管輸注的藥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微粒,並且不管質量多好的注射劑和輸注器材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如果它們堵在細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危害四:老人更易出問題

輸液時,藥品沒經過人體天然屏障過濾直接進入血管,藥物的毒副作用也會直接作用於臟器。老年人因器官功能減弱,特別是肝腎功能減退,血管彈性變脆,藥物敏感性升高等,更易引起不良反應。

3. 輸液不是萬能的

不少公眾會把輸液當成「萬能葯」,出現個頭痛腦熱,首先想到的是去醫院輸液。其實,大家對輸液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一:好得更快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輸液最大的好處就是病好得快,對一些自限性的疾病而言,發生髮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而靜脈輸液不會縮短病程。

誤區二:拿來進補

一些營養不良或體質虛弱的患者,聽信網上傳言,跑到醫院希望通過輸注葡萄糖、氨基酸來「進補」,改善體質。但輸液不僅不能增強體質,反而可能增大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這類患者應在正規醫院,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查出所缺營養,在專業醫學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補充,不要迷信「偏方」。

誤區三:用來防病

換季時,許多老人會以輸液的方式來降低心梗或中風的風險。目前,臨床上並沒有證據支持「輸液能預防腦卒中」這一觀念。對沒有腦卒中的患者進行輸液,不但沒有益處,反而可能增加心臟負擔,引起一些不良反應。

誤區四:速度可以隨便調

很多人在輸液時覺得葯滴得太慢,想趕快打完針回家,就自己調快速度,這樣做會影響治療。滴注速度必須根據患者年齡、病情、藥物性質、輸液總量和輸液目的等多方面因素來定奪,不能單靠患者的感受隨意調節。一般情況下,成年人輸液速度為40~60滴/分鐘,兒童輸液速度為20~40 滴/分鐘,老人輸液速度不應超過40滴/分鐘。速度過快,易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心衰或肺水腫等不良反應。因此,如果在輸液過程中發生心悸、心慌,一定要及時向醫護人員報告,不可自行調整或隱瞞。

4. 該用時不拒絕

雖然輸液存在一些風險,但醫生認為需要使用時,患者不應拒絕。當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時,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而藥物在組織中需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以下這三種情況需使用靜脈輸液,具體使用指征如下:

第一,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用於治療燒傷、失血、休克等。第二,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節或維持酸鹼平衡。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脫水、嚴重嘔吐、腹瀉、大手術后、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第三,補充營養,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獲得正氮平衡。用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經口攝取食物、管飼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等。第四,輸入藥物,以完成解毒、脫水利尿、維持血液滲透壓、抗腫瘤等治療。第五,中重度感染需要靜脈給予抗菌藥物。第六,經口服或肌注給葯治療無效的疾病。第七,各種原因所致不適合胃腸道給葯者。第八,因診療需要的特殊情況。


這些疾病不該輸液

不少患者把輸液當成了萬能葯,一難受就要輸液。一般來說,以下疾病最不該輸液。

感冒

細菌性感冒,可口服抗生素。若是病毒引起,嚴格上沒有特效藥,只能對症治療。輸液太多,還易導致抗生素濫用,增加耐葯細菌的產生,最後甚至無葯可用。

腹瀉

若腹瀉不是很嚴重,無發熱和典型脫水癥狀,不一定要輸液,可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若是細菌感染性腹瀉,可服抗生素;是功能性腹瀉,應根據病因進行治療和調整,如少吃油膩食物等。

慢性炎症

許多慢性炎症如慢性咽喉炎等,通過服藥加上局部外用藥療效很好,不一定要輸液。盲目用輸液「消炎」,反而可能影響免疫功能,產生其他更嚴重的後果。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