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藥路在何方?日韓漢方碾壓中國

當全民對「抗生素」恐慌的時候,很多人都寄期望與中藥,正當大家對中醫藥大發展狂歡的時候,關於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事件恰恰好比一盆冷水澆下來,與此同時,有關中醫將亡於中藥之類的說法也屢見報端。

中藥真的能成為下一個爆發的風口嗎?

據悉,全球的中藥市場份額中,絕大部分是日本的漢方製劑和韓國的中藥製品,而我國的中藥僅僅有5%,而且大部分是原材料。這不得不讓我們中藥鼻祖感到汗顏,本來是我們的原研,結果走出國門的卻是別人。

坊間傳聞過這樣一句話:一等中藥出口,二等中藥做飲片,三等藥渣做成藥。由此可見,中藥質量何等堪憂。多年來,制約中藥發展的因素之一,就是標準問題,因為,制定中藥的標準太難了,況且,中醫與中藥是相輔相成的,「葯有個性之專長,方有合群之妙用」。

Advertisements

中藥的發展跟中醫密不可分,中藥源於自然,我國古人同疾病鬥爭中藥物組合的勝利者一一固定並有效傳遞,形成了符合中藥藥性理論,體現藥物相互作用的「七情合和」及遵循「君臣佐使」配伍規律的中藥。中藥自古講究道地藥材,植物來源的中藥含有上千種化學成分,隨著生長環境、生長年限、採收季節及炮製加工方式等改變,藥品的作用大相徑庭。

我國傳統上的兩大葯市,北有祁州南有樟樹,均為大宗藥材集散地。其中祁州(今天的安國),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藥材中心,始於宋代,自古就有「草到安國方成藥、葯過祁州始生香」的說法,由此可見當地中藥產業之發達,炮製工藝之高超。而今的祁州,幾乎家家都在經營藥材。中藥之痛,也是祁州之痛。

當然,也有企業一直在為中藥的發展而努力。

Advertisements

「中藥標準問題,我們一直在積極推進」,鼎葯堂負責人一直在強調這個問題,作為御用藥傳人的鼎葯堂,一直在祁州搭建大宗產品交易中心的線上交易和線下統一管理,以提高標準,凝聚力量,合規操作的方式帶動北方葯都煥發新春。

儘管存在諸多問題,但中藥在大健康的催生下依舊迎來了更多人的青睞:

發展的過程也是洗牌的過程,小而散終究會被淘汰,供應鏈管理與產地規模集約發展將成為新的風口。

首先,基層市場的活躍度一直很高。受益於分級診療的推動,基層中醫藥發展會被看好。中醫與西醫對比,一人成醫,畢竟全面,不需要依賴過多大型儀器即可作出診斷,與基層醫療市場的醫療環境相契合。中醫理論中「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和病後防復」的「治未病」理念在基層常見病、慢性病的預防、調養和康復方面具有廣泛的市場認知。

其次,國家政策對於中醫藥的支持非常明顯。推動「互聯網+」中醫醫療。大力發展中醫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逐步建立跨醫院的中醫醫療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體系。中醫藥大數據應用,正在推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及產品以及調理和葯膳等技術支持在走向大眾,一些葯食兩用的品類已經成為大眾快消品。

此外,從中藥發展的態勢看,供應端的分散和虛弱亟待加強,這恰恰是整合和發展的機遇。正如祁州葯業商會推進的大宗藥材B2B交易平台,不斷進行藥商的線上融合,集約資源,發揮組合拳。通過提高行業標準,建立合理產品追溯體系,由游商與散商向平台商轉化,彙集信息流、產品流、資金流。

另外,中藥國際化之路也在逐步開展,據世衛組織的介紹,已經有28個國家和地區以立法的形式承認了中醫的地位,部分政府已經將中醫藥納入當地醫療保險。隨著開發程度的提高,以及大量國人對國外市場的耕耘,中醫藥文化與產品逐步滲透國際市場,走出國門。

中藥的風口,在於把握髮展機遇、提高標準和營銷推動,中醫的國際化也必然帶來中藥的國際化。風口來了,你能把握住嗎?(作者:蛋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