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古書畫:清 八大山人 精品九幀

八大山人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樣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態的寫照。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於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可見朱耷寄情於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

清 八大山人 蒼鷹圖 嘉德2010 成交價313.6萬元

朱耷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題識:八大山人寫。

清 八大山人 梅花 嘉德2011春拍 成交價115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歲寒三友圖

Advertisements

北京九歌2010春拍 成交價2128萬元

《歲寒三友圖》,圖中松、竹、梅的構思,已明確傳達出借「歲寒三友」表達出的剛正、堅貞的氣節。此後《歲寒三友圖》成為畫家表達超然高潔之氣概的固定程式。蘇東坡有詩曰:「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如文同畫梅、竹、石題:「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友。」松樹早在唐代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後世多在山水畫中運用,也有單獨畫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筆下的「常客」。梅的畫法在楊無咎時創出后,後世畫梅能手也層出不窮。到趙孟堅時才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創「歲寒三友」之格。

八大山人作品中,超過100字的題跋已屬罕見,「歲寒三友圖」跋文長達194字,是八大花卉作品中(不含山水和翎毛畫)題跋最長的一件。由於全用行草書寫,加之用典較多,不但辨識不易,而且解讀也難。譯文如下:

Advertisements

「己巳年十一月冬至日,我的好友沈老先生準備從豫章(即南昌)回歸故鄉,約八大山人及諸友在洛陽酒家狂飲。后又轉到漢陽人王先生家繼續歡宴。席間沈先生說:『我今年六十八歲,可以予做七十歲的壽慶了。』三友,是指梅、竹、松。我八大山人又號黃竹,在冬至這天與沈先生相聚,面臨分別的變故,承蒙主人王先生請來掌管御膳的廚師,為將要離去的明星沈老先生餞行,我當場乘興畫了一幅《三友圖》,並題詩寫在畫的前面,表示祝賀。這種祝賀可稱予賀。詩云:由來吳楚星同夤,予日揚州可放梅。萼自文昌隨北斗,(文昌星六顆,北斗星七顆,比擬梅花開六瓣)屏安駙馬列三台(梅、竹、松)。論功彩畫競麟躍(歲寒三友比擬蘇武一人),百兩黃金鼎鼐開(一再狂飲可比鼎陽之舉)。真箇驢鄉仙鶴在,成仙跨鶴盡徘徊。八大山人頓首。」

從這個長跋的文字看,八大山人這次與沈老先生的聚會是充滿了惜別深情的,若非依依不捨,他們不會狂飲后再接著狂飲。八大山人在醉酒後滿懷深情畫「歲寒三友圖」相贈,並且在詩中的小注中強調只有蘇武一個人能與梅竹松相比。足證在他心目中沈先生有很崇高的氣節。詩中提到的「大火」「文曲星」「北斗星」都是古人心中的標誌星,八大山人以這些星宿比擬沈先生,說明了他對這位摯友的推崇。因此《歲寒三友圖》是一幅寄託著無限深情的佳作。不能當做礙於情面不得不作的應酬之物看待。《歲寒三友圖》的價值,也正寄寓於八大山人的這種摯烈情感上。

清 八大山人 行書臨河敘

嘉德2014春拍 成交價575萬元

八大山人晚年多次寫過《臨河敘》,可見他對王羲之書道的讚賞。此頁自稱臨仿,其實盡出自運。他不取王書的俊朗風韻,但用中鋒凝重之筆,直抒胸臆,雖拙而逸,雖厚而清,儘管不以妍媚悅人,但風韻內蘊,氣骨高華,讀之令人美不勝收,有餘不盡。曾經《古代書畫圖目》著錄,是他典型的晚年佳作。

八大山人書法的成就,主要是筆法的改變。他的筆法從有稜角劍拔弩張的方筆出鋒,改成圓潤藏鋒,提頓含蓄,雄強而又婉約,渾厚多姿,參合篆書的筆法,有立體感的中鋒筆畫。這一轉變發生在己巳(1689年)和庚午(1690年)之間。他現在傳世的《臨河敘》都是他筆法轉變以後的作品。

清 八大山人 雙鷹翠燕圖

北京納高2011春拍 成交價345萬元

《雙鷹翠燕圖》軸為立軸,水墨紙本,雙鷹是八大晚期常見的繪畫題材。作為畫面主體的雙鷹憩息於盤石之上,小鷹瑟索凝佇,老鷹神情如鑄地望著兩隻翠燕,八大把動物的外形與神情均表現得十分到位,筆墨造型上幾乎無懈可擊。不過與先賢林良有所不同的是,畫家似乎並不僅僅著意於對禽鳥狀貌的真實再現,作為畫家筆下 的一個藝術符號,它們更多傳達的是孤傲荒寒的心靈感悟。

畫面背景古木寒槎,虯干疏枝,樹身用勁筆復筆,益見滄桑枯寂之感。下方盤石內方外圓,危如累卵,益 增險仄之勢。畫家藉助古木、怪石這些元代大師們常繪的主題,輔以靜默凝重的禽鳥,暗示出生命的枯涸風蝕,苛刻寂寥,筆墨極簡而意境豐滿,元氣充溢,體現了 凝重、冷峻、朗潤、含蓄、靜謐的藝術特徵。可見此畫為朱耷花鳥畫精品之一。

款識: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書法功力甚深,不僅善楷、行,亦精篆籀,中年嘗作狂草,然不多見。行楷從近人董其昌得法而上遡鍾、王,更涉黃山谷諸家,六十后卓然自立,以篆法入行,圓轉厚重,刪減提按頓挫,緩緩寫來,藏頭護尾,不見起止。此軸書周敦頤《愛蓮說》,圓厚高曠,有萬毫齊力,如錐划沙之妙。觀其筆法、款字,已是其晚作了。

清 八大山人草書 《愛蓮說》 立軸 水墨金箋

嘉德2012秋拍 成交價724.5萬元

八大山人書法以中鋒為筆法的基幹,同時筆畫粗細較為均勻,這很容易使人想到懷素的狂草,但兩人又有明顯的區別。懷素書寫的速度很快,中鋒和側鋒並用,也不迴避尖刻的筆畫,同時整個作品用筆的深淺仍有較大的變化。八大山人書法作品中線條粗細始終比較均勻,線條推移遠未達到懷素狂草的速度,線條內部運動與懷素相比,也比較單純。就線條質地而言,八大山人在節奏的豐富性和氣勢上有所損失,但換取了以徹底的中鋒所鑄造出的堅實的基礎,這對於他的繪畫創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這一基礎上,八大山人對中鋒有各種靈活的運用。對中鋒的堅持,必然會盡量避開折筆,而以轉筆為中心。他對轉筆的控制十分出色,線條勻整而富有韌性,特別是右上角彎折處的弧線,不妨看做是前人所謂『折釵股』的註腳。這種筆法看起來很容易,但異常重要,真正能夠掌握的人也非常少。這種筆法意味著線條改變方向時出色的控制能力。在這一基礎上,才有可能隨心所欲地左右筆鋒的運行。

附:《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清 八大山人 鹿 保利2015春拍 成交價207萬元

從筆墨上看,八大山人喜用羊毫中鋒,但也兼側鋒皴擦,山石峰巒先以淡墨勾出輪廓,然後皴出山體,以濃淡橫豎的苔點提神,墨中有筆,筆中有墨,渾樸自然,給人的印象是「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此作鹿的造型結構、神態是八大山人的一貫畫法,八大畫動物都誇大變形,唯有畫鹿保持心目中的實際原樣,細處如眼睛的畫法,晚年提煉為兩條弧線,中間一點。鹿的小腿、足趾習慣作彎曲的三筆。

明清交替之際,朱明遺民八大山人之「行為」最為引人注目並頗召爭議的,是「逃禪」;「八大參禪」、「歸宗」,以及「還俗」,其實這些都是出於他自身矛盾心理的表現。而且在參禪、歸宗、還俗這樣多重的壓力下,焦慮異常,亦是當時士人們所常說的「不得已」。參禪並不能使內心含蘊的正氣磊落、節義感慨平靜下來,相反倒是愈壓抑愈苦痛,直至於瘋狂而後已。當天崩地解、挫折劫難之餘,所要逃的已非生死,更有虛無與絕望。大概在八大山人55歲左右,他終於抑壓不住自己猛然間爆發的心理危機,以及情緒危機而發了狂疾。這次瘋狂症的發作,實在也是八大山人前後期創作的分水嶺。而八大山人的繪畫創作前後有如此明顯的差別,這絕不是出於偶然。

在貧困潦倒當中,這位藝術巨人抱著對「朱明故國」的無限留戀,滿懷著對外族蹂躪的無比悲憤,充盈著對藝術的全身心熱愛,離開了這個世界。在他那曲折離奇的許多生平環節里,給後人留下的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那莫測難辨的作品裡面,留給後人的是一幅幅冷峻、乖戾、飄逸、狂放、怪誕,難以揣摩的心事,那些蘊含在詩、書、畫、印作品裡面的深刻意義,成為了一代又一代後人學習和探尋的動力,其藝術至今,仍然是一個尚未完全解開的謎團。

清 八大山人 魚鳧圖

遼寧中正2011春拍 成交價201.6萬元

此幅八大山人魚鳥圖,用筆放任恣從,既有八大清逸明亮之感,又有擬人拙趣之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作品左上方石上,有一水鳥單足而立,鳥喙堅硬有力,一爪收起腹側,呈傾斜欲撲之勢,而水中魚兒白眼向天,嘴角似笑非笑,彷彿冷眼嘲笑世間,又似對眼前窘迫之自嘲。若將那水鳥比作清庭,這隻魚兒便是八大山人本人的暗喻。對清朝統治的不滿,對往日大明山河的留戀,彷彿夢魔般一直伴隨著八大山人的創作生涯。也造就了他突出的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徵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人格化,寄託自己的情感。將中國人文畫之發展,向前推動了極大的一步。

清 八大山人 狸貓圖

狸貓圖所繪是一隻貓柔閑地斜躺著於石上,這可能是一幅寫生畫。八大山人家居中對於一切的動植物非常留意,所以他在戶外無論看到鳥或其它動物的神態,都能刻意地記在心上而作為繪畫素材,所以他的作品雖然是簡單的幾筆,都能表現出了物體的形象、態勢和精神面貌,並且還灌入自己的感情與靈性,而所畫的一切成為生動活潑而令觀者愛不釋手,令行家們折服不已。

(陰山工作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