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答案」式教育模式是好是壞?

作者:毛志傑

如果家長們留意孩子的卷子測試題,一定會對這麼一個詞深有感觸——就是「標準答案」。

基礎知識按標準答案是應該的。但是類似語文閱讀理解、問答這樣的題型,如果學生沒有按照「標準答案」答題,一般都會被「打錯」。

像一些問答題,有時苛刻地要求嚴格按照書本上的字句來回答,如果不是,即使意思對了,很可能會被扣分。

閱讀理解從本意上應該是學生寫下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理解角度不同,自然也會造成答案的不同。本來也不應該有統一的答案,如果非要評分,也得從理解程度上進行評分,而不應該將答案定成唯一的。

這就涉及了教學模式的話題。其實,現在不少學校的課程都有啟發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課程。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提出解決辦法。不要求答案是唯一的,很多令人信服的答案都是在討論和爭辯中產生。就象哲學在辯論中發現真理一樣,「理越辯越明」也是這個道理。

Advertisements

而像問答題,老師也是改變了提問的模式。問題本身就提倡讓學生獨立思考、尋求問題背後的本質。

比如:一種提問方式是「鴉片戰爭是哪一年發生的?」,另一種提問是「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XX國,現在世界形勢將是什麼樣的格局?」當然也會有更簡單的此類問題。

大家在對比兩種提問方法后,一定會對第二種提問方式「情有獨衷」。第一種提問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對思維沒有啟發效果。而第二種提問方式逼迫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去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

這就是區別。

在兩種教育模式下接受教育的學生,自然會有不同的習慣、不同的思維和不同的人生。

我們相信大多數家長更希望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思想、充滿變數和希望的前程,而不希望被「標準答案」所禁錮,過著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Advertisements

您說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