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朝不能像南宋那樣守住半壁江山?

文/紅楓未名(明清史研究團隊原創作者)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南渡」。

所謂的南渡,是指原先控制全國的中央朝廷,經受外敵入侵喪失了首都,於是放棄北方領土,遷移往江南一帶,依靠長江流域來重新立國的行為。

這三次是 :晉人南渡 ,宋人南渡,和明人南渡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明朝不能像 宋人和晉人一樣,在南方重新立國,把北方的異族政權熬死?

要想搞清楚這點,我們必須對明朝和宋朝當時面臨的形勢做分析才可以得出結論。

我簡單說4個原因,大家探討

一,繼承人爭議

最常被提起的一點是,北宋滅亡時,宗室中有繼承權利的那批人幾乎全部被一網打盡了,留下的唯一漏網之魚就是皇九子趙構,金軍幫趙構消除了所有的競爭對手,他的繼承權利是無可爭議的。只要他活著,就是南宋抵抗力量的旗幟所在。

Advertisements

而反觀明朝就不是那回事了,首先明朝宗室不像宋朝那樣集中在首都,而是分封於各地。崇禎有三個兒子,而這三個兒子全部在戰亂中不知所終。後來南明扶出來繼承明朝皇位的福王潞王等等,從繼承權利上都不是那麼無可爭議,於是就像現代豪門因為遺囑沒寫清楚常常 出現的財產糾紛一樣,南明不到20年,出了三個皇帝,一個監國(攝政大臣)。他們互相爭戰不休,極大的耗費了抵抗勢力。

二,明朝末年已經是油盡燈枯,而北宋滅亡更像是個意外

秦漢以後,中國傳統上有一個大一統朝代的壽命極限超不過300年的現象,明朝建國后276年後,北京朝廷的智力人力資源幾乎全部被耗盡,在崩潰后想重建的話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而宋朝則不同,很多人指出過,宋朝開始到靖康之變只有167年,宋朝的制度潛力遠遠沒有被耗盡。一直到金國的突然興起之前,宋朝一直是欣欣向榮甚至對外擴張的勢頭。靖康之變是急轉直下的大轉變。

Advertisements

三,軍隊軍閥化的問題

明朝和宋朝在朝代之初,都有強大的中央軍團,但在後期,宋朝和明朝的中央軍團都退化成為只能維持治安的部隊,主要作戰都是依靠邊防軍團,大宋是靠 西軍,而明朝則是靠邊軍(後期主要是關寧軍)

在抵抗金軍入侵時,西軍將整整一代軍人的血肉都填了進去,在面對掌握騎兵優勢的金軍面前,前後損失幾十萬人。而之後的南宋 ,「中興四將」中有三人仍舊是出自老西軍,基層將領出自西軍的更是數不勝數。岳飛韓世忠等人花了13年時間,將靖康之變后的幾乎絕境的戰局一點一點的扳回,最後用岳飛父子的血為墨汁,簽訂了紹興和議。他們挽救了宋朝。

但反觀在現代歷史愛好者中鼎鼎大名的「關寧鐵騎」呢。

崇禎四年全國財賦收入為:遼餉10299602兩;正賦:460餘萬,全計約為一千五百萬;(這是額數,實收只有一千二百萬左右)

關寧軍每年用了其中600萬兩。崇禎皇帝為了湊足軍費連皇后的首飾都賣了。

而每年用了國家一半稅收的關寧軍在明清之際起了什麼作用呢?

在崇禎皇帝求援, 馳援北京時,關寧軍從寧遠出發,路上故意「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一直等到崇禎死了的消息傳來,就直接跑回山海關了。

然後開門放清軍入關,主動投降清軍,追殺過去的同僚友軍。最後一位南明皇帝永曆帝更是死在吳三桂手裡。

邊軍的軍閥化,是明朝滅亡的一大原因。

4,氣候和經濟區域的問題

唐宋之際,北方的自然氣候土壤環境尚且沒有明清時糟糕,金國在開封立國,都有發達的農業支撐,在1219年,當金朝的國土已經急劇減少的時候,河南的可墾土地還有197萬頃,可見北方的農田是足以養活金國的,不足的部分讓宋朝進貢補充即可。

而明清之際則不同,河南一帶災害戰爭頻繁無力供應糧食,明末北京有85萬人,在後金佔領后把大部分漢人趕出北京,遷入了數十萬的滿人蒙人,清初順治年間,北京有55萬人,其中40萬為滿人。

北京的糧食問題,則依賴於每年漕運從南明控制區 運輸來的糧食。

所以能否攻下南明,是清朝政權的生死問題。

有江南,則有全國,沒有江南,遲早還是得回去出關到遼東打獵去。

最後的總結:四大原因:1,明朝的繼承人爭議影響了政治決心。

2,明朝的制度已經嚴重落後於時代,該有的改革推遲了很久。

3,明朝軍隊的軍閥化背叛了明朝。

4,經濟區域南移使滿族政權必須南侵。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