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中的六大智慧,受益無窮!

凡謀物之成也,必由廣大久遠。

凡是謀划事情取得成功的,必定是著眼於廣大、眾多、長久,這是確定無疑的。著眼於廣大、眾多、長久的人,方向不會偏,不會走歧路,從而能更快更好地完成積累,以最短距離向目標推進。做事,學會聚焦於一點,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

通過自己來了解別人,通過歷史來了解現在。每個人都有共性,差別並不大。 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深得老莊的無為思想,主張鞏固政權在於清靜無為,「有道之主,因而不為」,「虛靜以待」。(《知度》),只有這種「無為」、「虛靜」,才能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由境界。

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學。

聰明的事沒有比修養身心更大的了,而修養身心最重要的,沒有什麼能超過學習。修養身心之所以關鍵,是因為它是人安身立命、開創事業的大根本、大基礎。就像建造大廈,根基不深、不穩,建得越高,就越危險,最終必將倒塌。而對於修養身心,讀書學習以開眼界、受熏陶、明道理,是絕不可少的路徑之一。

Advertisements

知不知,上矣。過者之患,不知而自以為知。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就可說是高明的了。犯錯誤的人的弊病,在於不知而自以為知。這就是老子那句「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退可以契合混沌大道,盡可以饑渴求知,所以越知道自己無知,就越有知;無知卻自以為知,只能是固步自封、得意忘形,最後只會是越無知,甚至萬劫不復、貽笑大方。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想要知道平直,必須依靠水準墨線;想要知道方圓,必須 依靠圓規矩尺。同樣,君主想要了解自己的過失,必須依靠正 直之士。所以天子設立輔政大臣,設置帝師之職,就是用來舉 發天子的過錯的。人原本就不易了解自己的過失,這種情況天 子尤為嚴重。國存身安的竅門不用到外部去尋求,關鍵在於是 了解自己的過失。

Advertisements

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聖人。

人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才隨處都有,但是沒有遇上像伯樂一樣能識別人才的人,就是身懷絕技也得不到任用。春秋齊國的齊桓公與管仲的關係就是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如果齊桓公不胸懷大志,摒棄私仇,任用曾反對過他的有治國之才的管仲,就無法成就其霸主的地位,而管仲如果沒有遇見齊桓公這樣的伯樂,一身的才能也無法施展,終身也會碌碌無為。因此,人才能否能被廣泛使用,關鍵在伯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