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中醫養生節氣灸養生食譜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中秋對月》(唐)李頻

2017年9月23日

農曆八月初四星期六

04:01: 44

秋分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即將來臨。

以為立秋就算真正進入了秋天?錯!秋分才標誌著秋天的正式來到!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分」即為「半」的意思,除去晝夜均分外,秋分還有一層意思: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故稱之為「秋分」。

中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二候蟄蟲坯戶;

Advertisements

三候水始涸;

雷聲收: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蟄蟲坯戶: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巢穴中,並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防止寒氣侵入。

水始涸:降雨量開始減少,天氣乾燥,河流湖泊中的水汽蒸發快,甚至很快乾枯。

秋分之民俗

1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2豎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

Advertisements

3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4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

5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秋分之養生:拒絕秋燥秋乏

切記悲秋

因為秋天有萬木凋謝之感,人們容易產生「悲秋」。中醫認為,秋天對應的臟器是肺,悲傷容易傷肺。反過來,肺氣虛了,機體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產生悲傷的情緒。所以,秋天自我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舒暢,切忌悲觀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盡量收斂神氣、平和心態,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多吃溫食

初秋時節,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

《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症,以濃米飲代參湯。病人、產婦粥養最宜。

拒絕秋乏告別了炎夏,迎來了天清氣爽的秋天,人們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會有睏倦疲乏的感覺,這種現象被人們稱之為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

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比如跑步,爬山等有氧運動。良好的睡眠也有」養陰培元「之效。睡覺時最好在子時(晚上十一點)之前,由於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時,此時睡覺,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

堅持秋凍

俗話說」春捂秋凍「,要遵循」耐寒鍛煉從初秋開始「的規律,氣溫下降但不要急於添加過多的衣服,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使皮膚代謝加快,機體耐寒能力增強,更能適應即將來臨的冬季。

當然,秋凍也要適度且因人而異,不能凍得打寒戰,老人和孩子則要注意保暖。秋季服裝款式以寬鬆為好,衣料以柔軟下垂或棉布料為好,穿薄而多層套裝的,比穿厚而單層的衣服保暖性能更好,而最外層的衣服應選用輕而能容納大量氣體的衣料。

拒絕秋燥

九月養生防秋燥也非常關鍵。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人們往往會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

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開水。宜多食西洋參、沙參、百合、杏仁、川貝、冬瓜、黃瓜、蘿蔔、梨等,還可用蔥白、生薑、豆蔻、香菜預防治療感冒,忌食魚蝦、海腥,如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辣椒等。

拒絕秋膘

到了秋天,天氣轉涼,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宜人氣候,讓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

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食品。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旅遊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目的啦!

秋分節氣灸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時節,根據節氣的陰陽變化,施以「溫熱」的灸法,能有效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

秋分灸與三伏灸、三九灸一樣,也屬於節氣灸。不同的是,由於秋分處於陰陽消長的轉折期,最利於調節陰陽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對溫和,是對三九灸、三伏灸的補充。

進入秋天後,氣溫逐日下降,寒涼漸重,陰氣上升抑制了春夏溫熱之氣,許多陰寒症有了抬頭趨勢,比如咳嗽、胃痛、腹瀉、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時也是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發期。

而此時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還能潤燥。

1灸足三里

適合於脾胃虛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虛寒性胃腸病等,灸法一般以溫補脾胃為主,兼溫腎陽、助肺氣。

先點燃兩根艾條,在兩側足三里灸,保持與皮膚的距離不超過2厘米,但又不會燙,如此持續3至5分鐘。每天灸1次,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秋冬脾胃虛寒性疾病的發作。

2灸膻中

適合於肺虛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寒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還有反覆呼吸道感染,灸法一般是疏通經氣、溫肺。操作時,選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後面的大椎作為施灸的部位。

用艾條先灸膻中,后灸大椎,方法同上。此法在睡前進行比較好,時間可稍長,灸上10至15分鐘后,能暖和身體、幫助睡眠、預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發作。

3灸湧泉

適合於腎內積寒證者,包括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有凍瘡等。均是由於腎陽虧虛、寒濕內侵,致使筋骨、肌肉受累,一般灸兩腳底湧泉穴。

晚上熱水洗完腳后,擦乾,點燃艾條,懸在兩腳心前1/3處湧泉穴,來回移動艾條,使腳心有熱感但不覺得燙。每隻腳灸3至4分鐘。

專家提醒:秋分灸也不是人人都適合。

如果有以下情況,如咳嗽時痰黃、尿少、大便乾澀,多數屬於熱症不適合做;發燒、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來,也不宜做。糖尿病患者易留疤,應慎施灸。孕婦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

秋分之養生食譜推薦

飲食作為保健措施首先是以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為目的,而飲食對人體的滋養作用,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保健預防措施。。

(一)阿膠糯米粥

1、製作原料:阿膠30克,糯米100~150克紅糖適量。

2、製作方法:先將阿膠研碎備用。將糯米加水煮粥,粥將熟時放入研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再煮開后加入紅糖,即可。

3、適宜人群:適用於眩暈、心悸、面色萎黃陰虛火旺之心煩剡眠、咯血、吐血、衄血、肺燥咳嗽、尿血、便血、崩漏者。

4、禁忌:阿膠性質黏膩,不易消化,脾胃虛弱、胃脘不適者少食。

5、中醫原理:本粥用糯米,取其溫中補脾胃之功,抵消阿膠性質黏膩不消化的副作用,同時助阿膠以補養陰血虧損,還能加強阿膠補肺之功。阿膠味甘,性平,歸肺、肝、腎經。

《用藥法象》道「止血安胎,兼除嗽痢」。《本草求真》中也提到「阿膠氣味俱陰,既人肝經養血,復人腎經滋水……為血分養血潤燥,養肺除熱要劑」。阿膠人肺經能潤燥,人肝經能補血,腎經能滋陰為療陰虛血虧之良藥。本粥是秋季飲食養生佳品,又能治虛勞咳嗽,有很好的補血、止血之功,婦女最宜。

(二)珠玉二寶粥

1、製作原料:生山藥60克,生薏苡仁約60克,柿餅30克。

2、製作方法:先把薏苡仁煮至爛熟,爾後將山藥搗碎,柿餅切成小塊,同煮成糊粥。

3、效用說明:補肺、健脾、養胃。適宜於陰虛內熱、癆嗽乾咳、大便泄瀉、食慾減退等肺氣虛的病症。

4、中醫原理:生山藥、薏米均為清補脾、肺之品,單用山藥過於黏膩,又易助濕;單用薏米又過於清利,只有二者合用,才可相輔相成,久服無弊。柿餅可潤肺生津、止咳化痰,是秋季常食之佳品。

以上兩款粥品,不僅名字好聽,賣相好看,味道香美,製作起來也是非常簡單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