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一定要截肢嗎?

骨肉瘤即普通百姓認為的「骨癌」之一。由於好發於青少年和年輕成人,又以四肢為常見發病部位,20世紀70年代以前,單純截肢術幾乎是骨肉瘤的唯一治療手段。但5年內死於遠處轉移的病人仍達到80%以上,肢體沒保住也難以保全性命。現代醫學的進步已徹底改寫了骨肉瘤的歷史,先進的影像學技術、新的外科分期系統、新輔助化療的應用、結合現代外科技術以及人工替代品的改進,使肢體骨肉瘤患者的保肢率提高至90%~95%、5年生存率控制在60%以上。目前保肢已成為外科治療的主要發展方向,截肢相對罕見。

骨肉瘤是發生於間葉組織的噁心腫瘤,占原發惡性骨腫瘤的20%。其發生率僅次於多發性骨髓瘤,每年發病率為1~3人/100萬人。骨肉瘤的年齡分佈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10~20歲年齡段,第二個高峰期為年齡較大的成人,男性稍多於女性。平均發病年齡是17歲左右。

Advertisements

和生長痛的區別

骨肉瘤發病部位主要在四肢骨,最常發生於骨骺生長最快的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約一半的病例發生在膝關節周圍,疼痛是最早的癥狀。開始可以是發病部位的間斷性疼痛逐漸轉變為持續性鈍痛,很快發展為劇痛、夜間痛、伴有腫脹、局部可捫及包塊,腫瘤表面皮膚緊繃、紅腫、皮溫升高、淺表靜脈充盈。

由於骨肉瘤多發於青少年,而這一時期的孩子又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因此,骨肉瘤早期引起的疼痛很容易被誤診為生長痛。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生長痛多是對稱性疼痛,即兩側肢體同時疼痛,且疼痛時有時無,不很嚴重。如果出現單側肢體一個部位的疼痛,無論癥狀輕重與否,都不能掉以輕心,應儘快就醫,以排除骨肉瘤的可能。

有一部分病人告訴醫生現有外傷史,繼而出現上述表現。實際是由於腫瘤發病在先,未能及時發現,患肢在運動過程中容易受傷。部分病人首診時出現病理骨折,這部分病人很容易被誤診誤治,重要原因就是接診醫生沒有骨肉瘤的診斷經驗。

Advertisements

診斷

除了臨床表現,影像學是早期診斷骨肉瘤的重要手段。對可疑病變首先應行X線平片檢查,大約2/3的骨肉瘤病例根據X光片上的表現和發病部位的CT和MRI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腫瘤和評價腫瘤所累及的骨與軟組織範圍,同時對評價腫瘤化療前後的效果也很重要。除此之外,鍀99骨掃描有助於發現其他骨的病變、是否是多發病變或有無跳躍灶;胸部CT可以早起發現肺的轉移灶。

對可疑病變進行初步的評估后就進行活檢以明確病理診斷。很多患者和家屬所擔心的活檢可以「激惹腫瘤」的說法是分憂任何科學根據的。

治療

目前骨肉瘤的標準治療是:治療前外科及X線分期,活檢明確診斷,術前化療,根據對化療的臨床反應及X線改變、腫瘤對化療的敏感度,決定手術計劃,對切除標本斤西瓜組織學評估,確定化療反應的程度效果,術后化療選用對術前化療有效的藥物。治療過程為術前多葯聯合化療(共計6~18周),目前使用的化療方案是對阿黴素、順鉑、大劑量甲氨蝶呤(MTX)和異環磷醯胺(IFO)的不同組合。術前化療效果的評估依據為臨床反應(包括疼痛的減輕或緩解、腫塊減小、變硬等),生化檢查ALP的降低及影像學上反映出腫物的硬化以及腫瘤體積的縮小。術后切除腫瘤的壞死率是最客觀和直接的評估方法。術后化療6個療程為一周期,進行2~3個周期,周期間隔1~3個月,術后化療持續1~1.5年。在新輔助化療和正確的手術方案基礎上,已使用90%~95%的骨肉瘤患者可以安全實施保肢術,而不必截肢,患者的5年無瘤生存率平均為56%~60%,最高的接近80%。

有研究表明,如果手術確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則截肢和保肢患者的無瘤生存率和整體生存率是相似的。嚴格掌握保肢手術的適應症和禁忌症關係到患者的預后。

骨肉瘤雖然對放療不敏感,但對於不能手術切除或拒絕做截肢術的患者,局部放療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對原發灶術前化療反應不佳者,輔助治療時應選用全肺預防照射以減少肺轉移的發生率,從而提高生存率。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