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看書,為什麼你就是比別人慢?

我們每天都在與人溝通,有時是我們聽別人講話,有時是別人聽我們講話。人不可能不溝通,也正是如此,我們有時候都沒想過需要去提升這種能力,覺得這是人做為群居動物的一種本能。

人與人的溝通,在表達和接收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主要的障礙,源自於我們對文字理解不同。每個人所受教育、社會背景和經歷不同,對同樣文字或事物的感受也會不一樣。比如同樣一雙鞋,在有些人看來,它就是一雙運動鞋;但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它可能是一雙帆布鞋、網球鞋、跑步鞋或是籃球鞋。

溝通不僅僅只是說的能力,還需要有聽讀寫各方面能力進行相應配合。尼基·斯坦頓在《溝通聖經》中說,知識欠缺或是辭彙量不夠,詞不達意也影響到溝通的效果,有時我們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你懂我的意思吧?」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找不到合適的詞去形容和表達。

Advertisements

1

如何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呢?第一步自然是閱讀,廣泛地閱讀。我們的時間有限,在短暫的生命中,如何才能做到廣泛地閱讀?這就需要我們的閱讀有效率、有速度。

溝通聖經》這本書還就真這麼無縫連接上了,書的副標題叫《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作者也確實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為我們詳細闡述了各場合下的溝通技巧,尤其適用於商務場合的應用。

既然我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因此主要從本書中閱讀一塊來說。我們從識字開始,就會閱讀,但大多數人都存在閱讀問題。成年人一般的閱讀速度在每分鐘200-300字,有些人經過訓練后能夠達到600字/分鐘,而據說肯尼迪的閱讀速度在1000字/分鐘。

那要如何才能提升我們的閱讀速度呢?尼基·斯坦頓給我們舉了一個開車的例子,說閱讀就好似開車。如果我們是一個新手,自然不敢輕易掛三檔;而熟練之後,三檔是想都不用想隨便就掛上去了。而且在熟悉路段開車時,速度也會更快。因為熟悉路段我們知道上坡、下坡、拐彎、出口這些地方在哪裡,而到一個陌生地方則會更謹慎,因為我們不知道哪裡能加速,哪裡需要剎車。

Advertisements

2

閱讀也是一樣,當我們知道哪裡有重點或者晦澀內容,哪裡是相對輕鬆的內容時,就可能更好的掌控自己閱讀的速度了。

閱讀之前,先了解自己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消遣、尋找信息還是為了印證某個判斷?不同目的,不同的書,閱讀速度和方法自然也不一樣。閱讀技巧適用於信息和判斷類書籍,有重讀部分,有可略讀部分,也有時間再看的部分。

一本書拿到手上,並不是劈頭蓋臉看下來算完事。如果我們是奔著信息收集和形成判斷而來,那勢必會有我們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比如我的目的是增加閱讀速度和效率,因此拿到書首先看的則是與閱讀相關的這兩章內容。

3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本書作者也認為書應該多讀,而且應該和太極一般,輕重緩急力道各不相同。作者提出SQ3R的一種閱讀方法,就是5個英文單詞的縮寫:縱覽(Survey)、(Question)、(Read)、(Recall)、(Review)。

簡單說來就是帶著問題去閱讀,時時思考,思考也會讓閱讀更專心。不被動全盤接受作者的意思,而要主動思考作者的講述是否正確,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提問。

首先瀏覽,找到文章的框架結構。前言和摘要部分不要放過,這些部分往往就是文章目的、結構和主旨所在。通過瀏覽,挑出與你閱讀目的相關的關鍵詞,略去其它內容。閱讀時思考這份內容主題是什麼?作者的結論是什麼?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他提出這樣的論點。

接著略讀,用自己最快的閱讀速度進行閱讀。遇到有趣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找到文章的主題句。留意作者然而、但是、儘管、因此、最後、所以….這些語言標記。

分析好的讀者會有何反應,找出文章或書的每段主旨內容。對於複雜的內容快速讀兩遍的效果遠勝於慢慢地讀一遍。可以畫線,但不要做筆記,過慢的速度會影響理解文章的邏輯。而且此時記錄下來的筆記,十有八九也只是原書的摘抄。

其次回憶,用自己的語言做筆記。回想作者的觀點、主旨,以及支持的細節。如果想不起來的話,帶著這幾個問題再重新讀一遍。這次你知道一會兒自己需要回想什麼,因此閱讀時也就會更認真,更有效率。

最後檢查,確定是否有遺漏什麼內容。帶著自己之前的問題快速檢查一遍,疑問是否已經解決?自己是否已經清楚作者的全部意思?有沒有自己之前漏掉的細節?自己的筆記是否有反應出文章的結構?

作者認為這和騎自行車的道理一樣,寫出來看,好像非常繁瑣和複雜,剛開始練習也異常痛苦。一旦你掌握了這些技巧,大腦就會不假思索的工作。

另外,作者介紹了閱讀的物理過程。字印刷出來是靜態的,因此人眼也只有在靜態的時候,才能對焦到字上面。在閱讀時,眼睛會時不時停頓下來,把一個詞或短語看懂之後才會移到下一個詞。每次注視,會看清幾個字。而眼睛每次停頓,能辨認紙張上的字數則是我們的辨識廣度。閱讀速度越快的人,辨識廣度也越高,而且越不容易分心。

4

當我們有了知識儲備,能夠將自己意思清楚、準備表達出來的時候,溝通也就更容易了。

尼基·斯坦頓認為要想讓溝通更順暢,我們還需要考慮5個方面:

1.原因:也可以說是目的,也就是說我們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你傳遞出去的信息是希望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還是希望能讓對方採取行動?

2.對象:你溝通的對象是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與不同的人進行溝通,使用不同的語言。

3.時間和地點:講話要注意場合。有個笑話是說一個喜歡拍馬屁的人,猝不及防在廁所偶遇領導,下意識張口就說「哎呦,領導,還麻煩您親自來上廁所…..」這明顯就進行溝通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合時宜的例子。

4.內容:你想讓對方知道什麼?哪些信息需要著重強調,哪些信息需要省略。最好的銷售並不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老實人,而是知道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的聰明人。

5.方式:用什麼方式將你的信息傳遞出去,口頭、書面,還是面談?文字、圖片,還是圖文並茂?一對一的面談,還是一對多的會議,抑或是演講?

5

有時候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顯而易見的,只是我們往往習慣性地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忽略了對方可能有不同看法。搞清楚上面5個問題之後,就可以提前制定自己的溝通計劃了,這份計劃又可以用七個步驟去完成,分別是:

寫下目的—>收集信息—>信息分類—>決定順序—>製作大綱—>撰寫初稿—>編輯初稿和完稿

當我們把這七個步驟一羅列下來后發現,這是有目的溝通的順序,但不也是一個寫文章的步驟嗎?其實日本溝通大師齋藤孝在《5天學會獨立思考法則》中,也認為要培養自己看法,做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應試著先從書評、影評開始,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這點和《溝通聖經》的觀點不謀而合,談溝通,先從閱讀和寫作開始。

另外書中還提到聽、說、寫的技巧,比如公司內部面談、新人面試、公開演講、商務信函撰寫等等,涵蓋職場方方面面,由於篇幅有限,不一一展開。一本好書,學習閱讀,學習寫作,學習溝通技巧,試著做一個「有趣之人」。

P.S 這裡是頭條號/宸寶的雜貨鋪,宸寶今年6歲,男生,雜貨鋪主要記載與他相關的成長故事。宸寶媽媽也只是一個關心孩子成長,關心家庭教育的普通媽媽,在孩子成長路上與千萬媽媽一起共同成長中。

希望以上文章能幫助到大家,喜歡請關注或轉發,如有不同意見也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謝謝。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