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與陳意映:不負蒼生卻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

01

有一種人,他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風流倜儻,博學多才,他們卻淡薄名利,他們積極主張推翻舊時的三綱五常,積極推行革命變法,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寧天下人負他,他卻不負天下人。

他是梁啟超,他是陳獨秀,他是林覺民。他是許許多多的為革命獻身的志士,歷史無聲卻有名,時間的年輪上已經悄悄的刻下他們的名字,註定他們百世流芳,被後人銘記,敬仰。

林覺民,一個清秀的名字,一個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他為了實現推翻舊帝制的崇高理想,英勇就義。

他沒有負天下人,卻負了他的愛妻―陳意映。

他是中華兒女,他大公無私,因為他為四萬萬中國人英勇就義。

Advertisements

他是她夫,他卻負了她。

02

林覺民生於福州三坊七巷,自幼放蕩不羈,聰明好學。他卻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因為他處在那個動蕩的年代。

接受西方思想浪潮的沖刷,自幼便討厭古老的教學制度,認為封建的教學制度不夠完善,推崇新思想。

林覺民就是一個骨子裡流動著不安分血液的人,他註定不可能安安分分留在私塾里苦讀四書五經,也不可能正正經經的做一個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窮酸讀書人。

那一年,他十三歲,參加科舉考試,在考卷上揮筆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便昂首而去,何等瀟洒,又何等叛逆,這樣一個十三歲的少年,誰能比的上,這是何等的魄力,何等輕狂!

他不喜歡之乎者也,他喜歡民主,自由,平等。他讀書不為升官發財,高居廟堂,他讀書是為了拯救被封建統治下的人民。

Advertisements

林覺民沒有愛情,或者說,他還能與未婚妻培養愛情,已經遵循父母之命結婚,她的妻子是陳意映。

他們之間更多的是親情,血濃於水的親情。

陳意映出生於當地的大家,書香門第。焚爐煮茶,詩詞歌賦。她是名門閨秀,他跟她雖然是封建婚姻。

但是,他們卻是那個封建婚姻下的清流,他們在一起恩愛,不在一起想念,這樣的親情,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徐志摩做不到,魯迅做不到,胡適他也做不到。

結婚以後,他們恩愛萬分,享盡夫妻之樂,他們曾聞著梧桐葉的清香,他們也曾看那清冷的月光,和月光掩映下的一剪寒梅。

誰說封建婚姻不幸福?封建的從來都是婚姻,從來就不是愛情,從來就不是兩情相悅的他們。

03

林覺民思想之開放,還體現在對家人的陋俗上,他支持他的大家庭,衝破古時的束縛,不裹腳。

他興辦女子學堂,他不認為讀書是男子的專屬,女子也可以。他讓自己的家眷僕人都去上學。

這一切的一切,陳意映都微笑支持。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肯定有一個默默為他付出的女人,也許這個女人不能為他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是,為他做一頓飯,給他留一盞燈,已經足夠。

二十歲的他,在父親的安排下,東渡日本,父親希望為他找一片安靜的地方,希望別在這動蕩的年代里奔波,可是,誰也沒想到,日本正是他思想盛開的地方。

年輕氣勝的他,在日本留學期間,積极參加革命活動只要是關於革命的事情,他總是勇往直前,並且他參加了同盟會。

一九一一年春天,他回國了。這次的他,沒有跟妻子陳意映卿卿我我,也沒有常伴妻子左右,而是四處奔走,似乎在籌劃什麼。

陳意映知道,他的男人不平凡。

圖片發自簡書App

林覺民回中國就是為了參加廣州起義,也許他也知道,他的前途未卜,生死未知,她自知對不起已經懷孕的妻子,於是在深夜寫下了名流千古的《與妻書》。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這封書信寫的太好了,年幼時,在書本學到過,那時年輕。不懂林覺民之高風亮節,民族大義。

現在才知道,林覺民的高尚,寫的情真意切,寫的充滿深情。那種英勇就義的浩然之氣,那種深愧妻子的悲愴,寫的淋漓盡致。

這個世間除了有花前月下的愛情,也有金戈鐵馬的愛情。雖沒有浪漫,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鬆散的組織,怎麼能比的過清政府的大隊人馬呢。他們最終還是失敗了,死傷無數。

林覺民受傷被逮捕,刑場之上,旌旗飄飄。主審惜他之才,希望他能夠悔錯,但是他無動於衷。

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林覺民英勇就義,時年二十四歲。

後來,林覺民與其他英勇犧牲的烈士被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林覺民去世后不久,陳意映生下一子。兩年後,陳意映鬱鬱寡歡而死。時年二十二歲。

他終究還是沒有許她亂世安穩,他沒有負天下人,卻負了她一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