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手腳冰涼,按這5個「暖身穴」就夠了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吧!

冬天,很多人衣服穿得再厚還是會覺得手腳冰冷,有人還會出現關節疼、怕冷畏寒等不適,這大多與氣血不通暢有一定關係。

其實,我們身體本身就自帶有五個「暖身穴」,大家有空時不妨多按摩按摩,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禦寒保暖的作用。

一、頸肩部怕冷——肩井穴

做肩部按摩時,人們會感覺肩部不但輕鬆,還有點暖和,這是因為氣血順暢,陽氣運動起來了,同時還可緩解肩膀酸痛、頭重腳輕、落枕等症。

【取穴】

  •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勢;

  • 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按摩方法】

雙手虎口張開,四指併攏,按摩肩井部位,四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做有節律的拿捏動作。力度不可過重,時間不宜過久,有高血壓或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不可過度按摩。

二、上肢怕冷——陽池穴

陽池這個名字就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陽池穴,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曖和身體,進而消除發冷症。

【取穴】

陽池穴位於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處。

【按摩方法】

按摩陽池穴最好是慢慢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拇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每側5~10分鐘。

三、腹部怕冷——神闕穴

寒冷時節容易著涼腹瀉,而當按摩我們的肚臍———神闕穴時,就像是打開了腹部的暖氣一樣。神闕穴是長壽要穴,按摩可使腹部溫暖、面色紅潤,緩解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等癥狀。

【取穴】

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

【按摩方法】

1、將雙手搓熱放於肚臍,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按揉至發熱。

2、手指按在肚臍上,不要任何揉動,根據自己的舒適程度調節按力大小。按壓時平心靜氣,數自己的呼吸數,100次即可,一天一次。

四、腿腳怕冷——湧泉穴

中醫學認為,人體諸多經脈都彙集於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係。而湧泉位於足心,被稱為「接地氣」的樞紐。按揉湧泉穴可以調節氣血睡眠、補腎壯陽、強筋壯骨,幫助緩解手腳冰涼、下肢怕冷等癥狀。

【取穴】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當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即是。

【按摩方法】

1、端坐,用手掌托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100次,要滿面搓,以感覺發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50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

2、拍打湧泉穴: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手自然輕緩地拍打湧泉穴,最好拍到腳底有發熱的感覺。

五、全身怕冷——大椎穴

中醫認為「大椎通陽」:大椎穴是督脈上的一個穴位,同時也是足三陽經、手三陽經以及背部正中的督脈會合的地方,是身體陽氣的匯合點,以及調節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

【取穴】

我們低頭時最高起的骨頭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在最高起骨頭下方的凹陷中取大椎穴(如果低頭時有兩個高起的骨頭,可以把手指放到兩塊高起骨頭的部位,重複做低頭抬頭的動作,固定不動的時頸椎,會前後移動的是胸椎)。

【按摩方法】

1、可以將熱毛巾敷在大椎穴上,或者將手心搓熱后敷在該穴上,每天早、晚各做5~10分鐘,使得穴位處覺得酸脹發熱即可;溫灸大椎穴的通絡散寒效果更佳。

2、對於怕冷的女性朋友來說,不妨每次洗澡時先用熱水沖大椎穴10分鐘左右,直到穴位處皮膚泛紅——這就起到了類似溫灸的效果。

3、驅寒小偏方:自製熱敷貼,貼大椎穴,緩解風寒感冒。

  • 做法:鮮姜搗爛成泥,均勻灘在貼布上;然後在微波爐中稍稍溫熱,敷於大椎穴。

  • 功效:祛寒溫陽,治療風寒感冒,可幫助身體振奮陽氣,抗禦外邪。

▲備註:以上五個穴位雖然位於身體的各個部位,但按摩它們不僅可使穴位所在部位暖和,隨著身體陽氣的聚集、氣血的通暢,還可對全身起到全身起到驅寒保暖的效果。

想了解更多【家庭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快醫健康微頭條]▼▼▼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