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隨處可見的野草,其實是都是寶

【小編按】小時候一些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傷口破了,買葯不方便,經常會用一些不知名的草嚼碎敷上去很快就會好了。很多只是稀鬆平常的路邊花草,其實每一樣都是有來頭的,這裡是給大家掃掃盲。也許看起來會特別眼熟哦!下面嘎式……

1、蒼耳子

性味: 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 散風濕,通鼻竅。用於風寒頭痛、鼻淵流涕、風疹瘙癢、濕痹拘攣。

2、鬼針草

嫩時可當菜吃,還算可口,據說對降低轉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熱。

3、鳳眼蘭

別名:水葫蘆、水浮蓮

以全草入葯。春夏採集,洗凈,鮮用或晒乾。

性味: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用於中暑煩渴,腎炎水腫,小便不利。

4、葵菜

有野生和家種兩種,《本經》列為上品,是食之有益於健康的蔬菜,現在大部分地區不知道食用。上圖中為野生種,可通利五臟,根用以通利腎竅,葉以紅糖為引,治療瘡腫外敷有效。

5、蕁麻

葯書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劇毒。實際上,民間過去多作藥用,現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時接觸汗毛有刺痛感,煮湯或與雞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療小兒風咳,風火牙痛等症。一患者雲其根治療蕁麻疹有奇效。

6、龍葵

清熱治腫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烏袍

果實和黃袍同功,葉和嫩尖以紅糖為引煎服,治肝急水瀉有奇效,並且沒有副作用。

8、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種者相似,散風熱,逐穢氣,解魚蝦毒。

9、棕櫚

棕毛、花、根入葯,性收澀,可以止血,但婦科白帶用之更為對症。

10、灰灰菜

一般不入葯,古方用之製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積。

11、夏枯草

應節令而生,能和血,引陽入陰而治療失眠。味咸,能軟堅散積。無毒,嫩苗應該可作菜,但滇中一帶蔬菜多,無人食。

12、車前草

藥店用子,草與子同功,清膀胱熱,利腎氣,預防積石,此外,引肺熱從小便出,可治療咳嗽。有大葉、小葉兩種,小葉者良。

13、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

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

14、曼陀羅

有毒,為鎮靜要葯,可鬆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雲南白藥保險子主要成分,民間花、子、葉、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療失眠。

15、水芹菜

家鄉水溝里特別多,經常採回來腌菜吃。

傘形科水芹菜屬。藥用全草。性涼,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壓,失眠。如自己採摘,須注意另有一種毒芹,植株粗壯,一般生長分散,而水芹菜則在水邊或濕地成片生長。

16、狗尾巴草

別名:綠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羅漢草和狐尾

功能與主治:祛風明目,清熱利尿。用於風熱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黃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頸淋巴結結核、

17、一串紅

藥用部分為全草,生長期皆可採收,鮮用或晒乾備用。

性味及功效:甘,平;清熱,涼血,消腫。

主治選方:治疔瘡初起,鮮一串紅適量,搗爛外敷。

18、小竊草

生長環境:生長於雜木林、林緣、路旁、河溝邊以及溪邊草叢,海拔150-3060米。

用途:果實有小毒,有活血消腫、收斂殺蟲的功效,用於慢性腹瀉、蛔蟲病、癰 瘡潰爛久不收 口、因道滴蟲病等症。果實還可提芳香油。根與肉共煮可治吐血症。

19、牽牛花

採制: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晒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絛蟲病。

牽牛花的藥用價值較高,明代吳寬寫詩讚道:「本草載藥品,草部見牽牛。薰風籬落間,蔓出甚綢繆。」

牽牛花食用功效:具有瀉下、利尿、消腫、驅蟲等功效,主治肢體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積腹痛等症。

20、苦菜

古本草列為上品,可健胃益膽,抗腫瘤,很適合現代人。

21、蘭花參

補虛,解表。治虛損勞傷,咳血、衄血,自汗、盜汗,婦女白帶,傷風咳嗽,胃痛,瀉痢,刀傷。

22、柴胡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辛、歸肝經、肺經、脾經。

功能: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

藥材:柴胡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熱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昇陽舉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輕

23、白芷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性狀與分類:白芷呈長圓錐形,長10-25厘米,直徑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根頭部鈍四棱形或正圓形,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樣的橫向突起,習稱"疙瘩丁"。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堅實,斷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層環棕色,近方形或近圓形,皮部散有多數棕色油室。木質部約佔橫切面的1/3。氣芳香,味辛。

24、麥冬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25、玉竹

養陰,潤燥,除煩,止渴。治熱病陰傷,咳嗽煩渴,虛勞發熱,消谷易飢,小便頻數。

26、桑白皮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經。

功用: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症。

27、板藍根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之功效。

功效:清熱葯;清熱解毒藥;涼血葯

性味:苦,寒。

歸經 :入肝、胃血分。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主治:溫毒發斑;高熱頭痛;大頭瘟疫;舌絳紫暗,爛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瘡腫、癰腫;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腦,乙腦,肺炎,神昏吐衄,咽腫,火眼,瘡疹;

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大劑量可用60-120克;或入丸、散。久用:適量,煎湯熏洗。

用藥禁忌: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忌服。

28、梔子

歸經:心經;肝經;肺經;胃經;三焦經

科屬分類:茜草科

功效分類:清熱瀉火藥

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焦梔子:涼血止血。

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疸;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氣味:苦、寒、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未摻或調敷。

29、藿香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入肺、脾、胃經。

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濕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癬。

30、紅蓼

性味:辛;性平;小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截瘧。主風濕痹痛;痢疾;腹瀉;吐瀉轉筋;水腫;腳氣;癰瘡疔癤;蛇蟲咬傷;小兒疳積疝氣;跌打損傷;瘧疾。

最後說明一點:是葯三分毒,不同方法的炮製會有不同的藥性和毒性,最好諮詢專業藥劑師或中醫大夫使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