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主治醫師的工作感悟

一入冬,病區的住院病人就又多了起來,沒有一張空的床位,走廊也都被塞的滿滿的,危重病人隨處可見,大都是七老八十的大爺大媽,一個個氧分壓倍兒低,統統都抱著氧氣度日,一來就一紙病危通知單送到家屬手中,告知他們病情的嚴重程度。

醫院是個微縮的社會,到處都是形形色色、性格迥異的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街邊乞討的、開著寶馬的,有砸鍋賣鐵給家人看病的,也有養了一堆兒女病重了卻沒人管的,有一交費就是一萬的,也有欠了五千跑路的,我們每天都穿梭於這些人和事之間,絕不僅僅是看好病救了命這麼簡單,處理好各種關係似乎在當下是更重要的事情。

最近,重症室的兩張床都被我的病人占著,一直危重,沒辦法轉進普通病房,一住就是一個月,確實是很累,醫護都很累。一個是青壯年,陝北的生意人,具體做什麼我從不過問,只問病史,其實他在幾個月前就發現肺部的問題了,當時沒有癥狀,忙著掙錢,也就自以為是置之不理,當地醫生的話當做耳旁風去了,直到一月前突如其來的大咯血,每次1000ml地往出咯,什麼強勁的止血藥都上了還是止不住,這才慌了神,來做了支氣管動脈栓塞,打算好好治療,說花多少錢都沒問題……拖的時間有些長,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還真不是錢的事兒,直到現在還被我要求嚴格卧床,儘管如此謹慎,住院期間還出現過一次大咯血,還好沒有窒息,還好沒有失血性休克,還好病人比較年輕,但願往後的治療能夠如人意。

Advertisements

說起大咯血,我其實至今都是心有餘悸的。進入臨床一線有差不多九個年頭了,之前總是聽前輩們說大咯血窒息死亡的病例,可能是運氣好,從來沒讓我遇見過,直到今年春天,我在門診收治了一個從甘肅專門來看病的男病人,三十幾歲,很壯,雙肺的病灶特別重,有兩個很大的空洞,是以咳嗽氣短的主訴入院的,來時不咯血,按照常規處理,我下了病危通知單,醫囑吸氧卧床留陪人,白天相對平穩。那天我夜班,半夜,護士巡視病房發現病人已經倒在廁所,口鼻都是血,褲子也沒提上,他太壯了,我們叫了其他人,邊清理呼吸道邊把他拖出廁所,就地搶救,心電監測、建立靜脈通路,插管、球囊、按壓……其實,發現的時候大動脈搏動已經消失了。大咯血,血液迅速凝固阻塞氣道,窒息,幾乎沒有搶救的機會,加上肥胖,很難有人能把這樣的病人倒著拎起來拍背,所以,就這麼走了……陪護他的父親老淚縱橫,自責半夜睡得太死,沒有看好他,不該讓他下床。後來默默地把人拉了回去。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心裡很堵,再後來,我盡量給類似的病人談更嚴重的各種可能,防患於未然總是可以受益的,這就是為什麼醫生可能會把你的病情說的比實際上嚴重的原因,是因為親眼見過。

Advertisements

重症室的另一個病人,是個五十多歲的男性,十幾年前在金礦工作過,患了很嚴重的矽肺,生活質量非常差,十年來四處求醫,家裡的積蓄、女兒的積蓄基本上都花在醫院了,這次住院合併了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腹水、肝炎、腸梗阻。我儘可能地治療,緩解癥狀,全方位救治,終於一天天好轉了,但是我心裡很清楚,預后不好。病人很友善、很客氣,稍微好轉一點就對我萬般感謝,說這次治療效果是最好的,謝謝你。我心裡不太是滋味,夜班時找了他女兒談病情,結果卻讓我吃了一驚,她說父親很清楚他的病情,心態特別好,因為當年一起下礦的四十個人就剩兩個了,包括他,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打算好一點就回家,還問我他能不能活到過年,我說能,大家一起努力,別讓老人家留遺憾,他女兒又道了謝謝,出去了。

前段時間的《青年醫生》我一直沒有看,看到微博有很多同行吐槽說如何如何漏洞百出,如何如何脫離實際,總之沒看到什麼好的評價,我就不想看了,後來又有朋友推薦,就下載著開始看,可能是我比較愚鈍吧,覺得沒那麼爛,真是反映了一些現實問題,並且劇中醫患的溝通,醫生的心態都是值得思考和借鑒的。我們不要過於苛刻地要求任何人和事,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這才能有所收穫。

這些年醫改的失敗,導致醫療圈的大環境似乎越來越差,我們除了治病救人之外,經常被其他更多事情搞得焦頭爛額,保護病人的同時更要保護自己,工作感受很不好。我們這些能堅持下來的人,靠的也許就是病人好轉出院時那一聲謝謝帶來的職業成就感了。對此,我不會評論什麼,只想做好我該做的事情,做一個有仁心的醫者,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作者@萱草忘懮是一名內科主治醫師,喜歡攝影,熱愛生活。有時工作累了,下班回到家,靜靜的坐在沙發上,看著寶貝兒子擺弄玩具,是她最大的享受。提起這篇文章,她說,每個患者都有一個很長的故事,其實特別想把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只是沒有時間去認真的傾聽,也沒有時間去認真的去寫。她說,如果真能記下來,大概有一本書那麼厚了。理解是相互的,這就是她每天面對的人和事,分享給同道和朋友們。

微信公眾平台:醫療圈那點事

微信號:cmsbzljs120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