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今生讀已遲

「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悟身外身。」當心魂夢回千年,滴翠軒前山谷先生揮毫潑墨寫下此聯之時,不知他當時心中是何感想。多半百年之後的辛棄疾未曾讀過此聯,若非如此,便不會寫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詩句了。

日間修行

依稀記得曾有諺云:「讀書是前世事。」大學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圖書館無意之間翻閱《隨園詩話》時竟讀到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余幼時,家中無書,借得《文選》,見《長門賦》一篇,恍如讀過,《離騷》亦然。方知諺語之非誣。」

隨園風光

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

袁枚在寫作

此刻沒有人考究黃山谷轉生之事的真實性,或許此事關乎更多的卻是佛家輪迴教化世人之義。隨著時間的更迭,歲月的變遷,也許在人生的某一個瞬間,才會慢慢發現真正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之人多半真的在前生便已開始讀書了。

Advertisements

山谷先生畫像

就像山谷先生,與一代文豪蘇軾齊名,以詩書畫三絕稱雄於世,如此才華橫溢之人當真是讓人欽服之至。蘇黃齊名當世,兩人雖同是廟堂之人,可其中仕途之經歷卻是天壤之別。縱然黃山谷有罷免窮居山野之困境,可他卻始終豁達如一,並且奉母至孝。終其一生,始終對詩書畫痴心不已。

山谷先生題蘇軾《寒食帖》跋

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紀曉嵐畫像

千年之後,若是山谷先生復生,當他看到此聯之時又會做何感想?他是否會有同樣的感觸,又或者書寫此聯的主人一代文壇泰斗紀昀也會如山谷先生一般有「書到今生讀已遲」之感呢?

也許在山谷、蘇軾、紀昀初入仕途之時,與天下的士子一樣都懷著一顆濟世安民之心,壯志酬籌,一展平生所學為江山社稷,為黎民百姓立心立命。可在歲月的滄桑之中,在官場的是非善惡之中,在人心的爾虞我詐之中,他們才慢慢發現內心的抱負也只是虛幻而已。

Advertisements

北宋張載之「橫渠四局」

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失望過後,在一次次的打擊過後,他們摒棄雜念,盡心做好份內事之餘,將所有的心思放在了詩書之上,真可謂寄書於懷,執筆為樂。讀破萬卷,神交古人。由此而後,在這人世間又多了幾位文壇大家,又多了些許的風流韻事。

田園風光

富於筆墨窮在命,老在鬚眉壯在心

鄭板橋讀書圖

先前一直以為物質上的匱乏就是所謂的窮,而當我讀到另一個以詩書畫三絕聞名當世鄭板橋的此楹聯之時,潛意識中才恍然大悟何為真正的窮。人言:大隱隱於朝,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中隱隱於世,處世人之中則善其身;小隱隱於野,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范仲淹登岳陽樓

對於一代鬼才鄭板橋而言,或許更多的卻是稱作半隱。其身立於市井鬧市,以兜售書畫為生。而在其內心深處卻又是隱於山林,仍然不忘憂君憂民。這是一種古代文人特有的氣節堅持,更是士大夫敢於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

世事維艱,若非心力堅韌之人,恐難渡盡劫波,不忘初心而登彼岸。面對世間種種困苦挫折,或許保持一顆豁達、樂觀、向上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曠達如蘇東坡

一些人,只能做過客。一些事,只能當回憶。一年又一年的流逝,沉思追憶,回首前程往事,思念的傷痕越陷越深。多年以前的熟悉,多年以後的今天,曾經的夢想,過往的感情,皆如落葉隨風散落一地。

山中撫琴,笑看人生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隨緣而去,看能得否?心不靜時,捧一卷詩書徜徉書海,飲一壺泉銘浸潤心腸,執一枝禿筆隨心而書。可是這一切莫非太過奢望,只因「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分享和評論我的文章,謝謝大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