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大全——地機穴:月經不調、痛經、乳腺炎等

導讀:按摩地機穴的作用與好處有治療腰痛、月經不調、痛經、腹痛腹脹、遺精、乳腺炎等。地機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地機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地機穴位位置圖

圖解地機穴位的位置

地機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在陰陵泉直下3寸,當陰陵泉穴與三陰交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后緣處取穴。

穴位解剖:在脛骨后緣與比目魚肌之間;前方有大隱靜脈及膝最上動脈的末支,深層有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按摩地機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冶疾病

1、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陰道炎、遺精、精液缺乏等;

2、腰痛、腰痛胃痙攣、腹脹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證;

3、小便不利,水腫等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

4、胃痙攣、乳腺炎、下肢痿痹等。

作用功效:健脾滲濕,調經止帶

穴位配伍:地機穴配腎俞穴、中極穴、三陰交穴,有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經;配隱白穴治崩漏;配血海穴,有調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配三陰交穴治痛經;配隱白穴治崩漏。地機穴出現壓痛提示有胰腺疾患,與胰俞、中脘、水分互參可診斷急性胰腺炎。

經穴現代研究進展:地機配血海,埋針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良好。

有實驗表明:針刺地機配曲池穴,可引起胰島分泌功能亢進。臨床上,急性胃腸炎患者、腹痛、吐瀉、常在地機穴附近出現壓痛陽性反應,針灸之,效果良好。

其病位屬脾經所過之處,地機穴為脾經之郄穴,是本經經氣深集的部位,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之功,陰陵泉是脾經之合穴,脈氣最盛,使氣隨血流,氣行血行,脈道充盈,氣血流暢,經筋和緩,疼痛自止。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按摩手法:食指指腹點按地機穴周圍,尋找最敏感點,用拇指的指腹由輕及重地按壓敏感點,以能忍受為度。堅持按壓1 分鐘,每天進行1~2 次。

療法原則: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小腿部。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點按、揉法、指推法。

配穴詳解!

針刺地機穴--治療頑固性不寐

取穴:地機(雙)。

針法:快速進針,捻轉或振顫催氣,待得氣後用徐疾補瀉補法,徐進並壓針,直至針處出現熱感。以熱感向湧泉穴走竄並向周圍擴散療效好。壓針最長可達15分鐘,留針20~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

不寐原因雖多,總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陰血之來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於心,則心得所養;受藏於肝,則肝體柔和;統攝於脾,則生化不息;調節有度,化而為精,內藏於腎,腎精上承於心,心氣下交於腎,則神安志寧。

如陰血不足或暴怒、思慮、憂鬱、勞倦等傷及諸臟,精血內耗,皆可導致不寐,所以心神安寧依賴陰血旺盛。郄穴是體內氣血會聚於某些空隙處的重要穴位。地機穴為脾經郄穴。

按揉地機穴--治療痛經

少女月經期間的輕度腰酸腹脹、乳房不適、情緒不安等,一般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也有一些人,每逢經前經后或行經期間,均發生難以忍受的下腹部陣陣疼痛,經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病變,醫學上稱為原發性或功能性痛經。

中醫認為治療痛經原因,以虛寒、氣滯、瘀阻、風寒較多見,最簡單的喝薑糖水方法(用紅糖、生薑、山楂各15克,水煎代茶飲),對治療痛經有一定的效果。按揉地機穴能緩解疼痛。

方法:以食指指腹點按地機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五寸脛骨后緣處)周圍捫按,尋找最敏感點,用拇指的指腹由輕及重地按壓敏感點,以能忍受為度。持續按壓1分鐘,疼痛會很快緩解或消失。按壓后局部可產生酸脹痛感,或向會陰及小腹部放射。點穴法可於經前數日及月經期間進行,每日1~2次。

地機穴,是臨床治療痛經的有效經驗穴,痛經病人此處常有壓痛和自發痛。可以配合歸來穴調經,可溫暖子宮,散寒止痛。閉經或經量少可以加灸關元、腎俞穴。

按揉地機穴健脾疏理脾經可選擇在每天上午9點-11點,這個時辰是脾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通過經絡疏理,幫助氣血更好的在脾經運行。取正坐位,盤膝,握空拳用掌指關節端,由膝關節向下循小腿內側,緊貼脛骨內側緣,至上而下一直敲打到踝關節,用力適中。每側以敲打十分鐘為好。兩個小時時間裡可隨意敲打數次。

地機穴是脾經的郄穴,郄穴是經氣所深聚的地方,治急症效果好,陰經郄穴善治血證,陽經郄穴善治急性疼痛。脾屬土,「地機」故名思意,是大地的機關,所以地機穴氣血通暢,脾的功能將逐漸恢復正常。

地機穴與陰陵泉穴--治療股內側痛

足太陰脾經之郄穴地機配合穴陰陵泉治療股內側痛。接通電源,留針30min,起針後患者能下地慢慢行走,續針5d,疼痛痊癒。股內側痛多由氣虛寒凝,經脈失養,肌肉攣縮而成。其病位屬脾經所過之處,地機穴為脾經之郄穴,是本經經氣深集的部位,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之功,陰陵泉是脾經之合穴,脈氣最盛,使氣隨血流,氣行血行,脈道充盈,氣血流暢,經筋和緩,疼痛自止。

夠郄穴具有調理氣血的作用,與經脈臟腑的生理病理有密切的關係,其臨床應用主要分診斷和治療兩方面。(1)陽經郄穴多用於治療氣形兩傷病症。(2)陰經郄穴多治療血證。「合主逆氣而泄」,合穴可以治療臟腑氣機上逆及下泄的病症,不僅如此,合穴還具有調整內臟功能的作用。《素問·咳論》說:「治腑者治其合」,強調了合穴治療腑病的作用。郄穴、合穴是治療本經和相應臟腑病症的重要穴位,兩者相配,多有速效。

更多穴位知識!請關注【頭條號】扁鵲日記,歡迎轉發收藏!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