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知識|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

1、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2、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他將人類的需要劃分為七大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3、外鑠論認為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一般比較注重教育的價值,對教育改造人的 本性,形成社會所要求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都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他們關注的重點是人的學習、學習什麼和怎樣才能有效地學習。主要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華生和斯金納。中國古代性惡論的代表人物荀子認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英國哲學家洛克「白板說」,「白板說」認為心靈猶如一塊白板,本身沒有內容,可以任人塗抹,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展狀況。外鑠論的另一個代表是美國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他甚至認為,給他一打健康的嬰兒,不管他們的祖先狀況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成從領袖到小偷等各種類型的人。

Advertisements

4、孟子的「性善論」屬於內發論的一種,內發論者一般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於 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性善論注重自省和內在力量的挖掘,性惡論注重外在規範的約束和行為的矯正。

5、1983年,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力理論,分別是:言語智力、數理智力、空間 智力、音樂智力、體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

6、個人本位論提出教育目的應當從受教育者的本性出發,認為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教 育的目的在於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人,充分發展他們的個性,增進他們的個人價值的教育觀念。

7、教育獨立論:1922年3月,蔡元培發表《教育獨立論》,認為教育獨立應該包括:經費 獨立、行政獨立、思想獨立、內容獨立、傳教為主的人不得參與教育事業。

Advertisements

8、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教育是形成人力資本的重要力量。這 一理論的主要缺陷是忽視了勞動力市場中的其他篩選標準。

9、197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舒爾茨是公認的人力資本理論的構建者。他將資本分為:物質資 本和人力資本。1960年,他在美國經濟協會的年會上以會長的身份做了題為《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說,闡述了許多無法用傳統經濟理論解釋的經濟增長問題,明確提出人力資本是當今時代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認為「人口質量和知識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類未來的前景」。

10、篩選假設理論簡稱篩選理論,又叫文憑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 史潘斯和羅伯特.索洛提出的。

11、勞動力市場理論,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出現,指出勞動力市場是由於種種制度性力 量的影響而被劃分為不同的部分。

12、教育萬能論:法國的愛爾維修主張:「人是教育的產物」「好的立法和教育可以使個人利 益和集體利益趨於一致,而立法和教育的好壞,又取決於立法者和教育者」。

13、洛克是英國哲學家,經驗主義的開創人。他在其著作《教育漫畫》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 思想「白板說」。全書的主題是論述「紳士教育」,紳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紳士教育應該在家庭中實施。《教育漫畫》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將教育分為體育、德育、智育三部分,並作了詳細的論述。它強調環境與教育的巨大作用,強調在體魄與德行方面進行刻苦鍛煉。「白板說」: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後天,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

14、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順序性、階段性、差異性、不平衡性、互補性。

15、構建學習化社會的理想主要體現的是終身教育思想,終身教育是非制度化教育。

16、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被稱為終身教育。

17、社會的政治因素是影響和制約教育功能發揮的最直接的因素。

18、社會政治經濟對教育權利和機會的決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育領導權的決定, 二是對受教育權的決定。

19、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會功能的一個基本功能,與人類教育共始終。文化是作為教育 的內容和手段出現的,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內容,教育是人類特有的文化傳遞的形勢、手段和工具。

20、教育要解決的問題是把人類積累的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精 神財富,形成受教育者的個性。這說明教育是一個轉化活動。教育可促進個體個體化。

21、人口年齡構成制約各級教育發展規模和進程;人口就業結構制約學校教育結構;人口地 域分佈制約著學校布局,同時也制約著教育質量。

22、教育的社會制約性是教育社會性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23、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決定教育的性質,決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決定教育的領導權,決 定受教育者的權利和機會,決定教育結構、教育管理體制和部分的教育內容。

24、遺傳是個體發展的物質前提和提前條件。遺傳素質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環 境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對象,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活動是人身心發展的內因和動力(決定作用)。

25、工廠手工業與工業的分工使工人片面發展。機器大生產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共 產主義社會使人的全面發展得以實現。

26、教育的本質:

教育是把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

教育培養人事有意識、有目 的、自覺的進行的;

在教育這種培養人的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內容三要素之間的矛盾運動。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著教育。

27、教育觀念的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核心,也是衡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準。

28、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科學技術能有力改變教育者的教育觀念;

科學技術影響 受教育者的數量和質量;

科學技術影響和制約著學校課程的設置;

科學技術影響和制約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29、教育對科學發展的作用:

教育能完成科學知識的再生產;

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教育具有推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功能。

30、教育對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教育再生產勞動力,教育再生產科學技術。

教育再生產勞動力。教育承擔著生產人的勞動能力、使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的使命。

教育再生產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麼教育則是第一生產力的母機,是再生產科學技術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31、教育發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所以生產力是教育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因素。

32、20世紀70年代末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教育的經濟 功能成為教育功能取向的重要內容。

33、人的身心發展一般規律有:順序性、階段性、差異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體身心發 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於個體因素。

34、不平衡性,是指在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兒童身心發展的速度並不是完全與時間一致 的勻速運動,在不同的年齡段,其發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顯差異的。

35、互補性(生命教育):機體某一方面機能受到損傷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長發揮得到 部分補償。

36、對人的身心發展而言,學校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環境。

37、教學必須考慮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個是現有的發展水平,另一個是在藉助別人的幫 助可以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或者是藉助於他人的啟發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38、我國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9、少年期,從依賴向獨立性過渡,從「自我朦朧」向「自知之明」過渡,從幼稚向成熟過 渡,也稱「心理斷乳期」或「危險期」。

40、嬰兒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個飛躍期,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