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讓人痛得死去活來,沒想到老中醫出招降服痛風病魔!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一聲凄慘的驚叫聲劃破了漫漫長夜的寂靜,原來這是一痛風患者半夜疼醒時的呻吟聲。

痛風那種痛真可以說是撕心裂肺,患有痛風的人一旦發作,即便再英雄的人也不得不呻吟,因為那痛如刀割的癥狀讓人難以忍受。痛風一詞,中醫西醫均有記載,西醫學認為,若是中老年男性肥胖者,突然反覆發作的單個跖趾、跗跖、踝等關節紅腫劇痛,可自行緩解及間歇期無癥狀者,應首先考慮到痛風性關節炎;或者同時合併高尿酸血症及對秋水仙鹼治療有效者可診斷為痛風;滑液或滑膜活檢發現尿酸鹽結晶者即可確診為痛風。

然而中醫在元代就有明確記載。如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一書中還列有痛風專篇,篇中明確指出「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水或立濕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濁凝滯,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陽也。」後來,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腳氣》中指出,痛風的發病原因是:外是陰寒水濕,今濕邪襲人皮肉筋脈;內由平素肥甘過度,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郁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清代著名醫家林佩琴在《類症治裁》中這樣說道:「痛風,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風寒濕郁痹陰分,久則化熱致痛,至夜更劇。」

Advertisements

痛風屬中醫學「痹證」範疇,最受累的部位是足第一跖趾關節,特點是突然發病且無前兆,疼痛難忍,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曾拜訪過一位老中醫,他說內服上中下通用痛風方,外敷金黃散,效果挺好。先來看看上中下通用痛風方吧,這個方子是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的手筆,藥物組成是:川芎一兩黃柏(酒炒),蒼朮(泔洗)、南星(姜制)二兩,桃仁(去皮尖,搗)、神曲(炒)、防己、白芷一兩,羌活、威靈仙(酒拌)三錢,龍膽草一兩,桂枝三錢,紅花二錢。

這個方劑可謂是「誇下海口」,說上中下痛風都能通用,究竟是否如此呢?不妨來看看這個方子的組方原理吧。方中黃柏清熱,蒼朮燥濕,且黃柏和蒼朮是大名鼎鼎的二妙散,是治痿正葯;龍膽瀉火,防己行水,與二妙相合,能治濕與熱;南星燥痰散風,桃仁、紅花活血去瘀,川芎為血中氣葯,四者組合可以治痰與血;羌活祛百節之風,白芷祛頭面之風,桂枝、威靈仙祛臂脛之風,四者組合能治諸風;加神曲,能消中州陳積之氣。

Advertisements

全方疏風以宣於上,瀉熱利濕以泄於下,活血燥痰消滯以調於中,所以能夠對痛風之疾兼治而通用。這個方子的用法是將上述中藥共研細末,用神曲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一百丸(9克),白開水送下。如果是用湯劑,則需要根據比例調整劑量。

那麼金黃散呢?金黃散原載於明代著名外科醫家陳實功《外科正宗》。具體藥物組成是:黃柏、薑黃、白芷、大黃各250克,天花粉500克,制南星、炒蒼朮、姜厚朴、陳皮、甘草各100克,共研細末混勻。具體用法是:每次取20克藥粉,用熱水調糊局部外敷。

這個方子為何對痛風有效呢?因為方中膽南星、蒼朮、厚朴、陳皮、白芷、黃柏、天花粉具有理氣通滯、化石消腫的功效,而方中的薑黃、生大黃又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且甘草緩急止痛、解毒,又能調和調葯。綜合全方,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消腫、活血止痛之等功效,對於痛風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然而,痛風仍是一種常見、多發的疾病,也是世界上十大疑難雜症之一,要徹底治癒也並非那麼容易。想一招制敵、一葯而愈是很不現實的,任何疾病的治療都是循序漸進,穩紮穩打,方能治癒的。但痛風主要是因為疼痛劇烈,難以忍受而著稱,及時治療、提前預防才是王道。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系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