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迷霧:腰椎管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二三事

明星撞衫、網紅撞臉,生活中因為相似而被混淆的事情並不少見。而在醫學上,因為癥狀多樣性和相似性而被混淆誤診的疾病也很常見。今天,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療組李維新教授為大家介紹關於腰椎管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二三事,以便讀者朋友能更好地分清楚兩者的區別。

腰椎椎管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症比較容易混淆,但二者各有特點,主要區別如下:

1、腰椎管狹窄的病症特點

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起病緩慢,與中央型椎間盤突出常為突然發病不同,主要癥狀是腰痛、腿痛和間歇性跛行。腰痛主要在下腰部和骶部,站立行走時加重,坐位及側卧位屈髖時輕;腿痛主要是因骶神經根受壓所致,常累及兩側,咳嗽時常不加重,但步行時加重,或伴有下肢感覺異常,運動乏力,稱為馬尾性間歇性跛行。

Advertisements

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症特點

腰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20~50歲的青壯年,男多於女,其發病部位以腰4~5之間最多,腰5骶1之間次之,腰3~4較為少見。患者起病較急,有反覆發作、時好時壞的病史,腰痛合併有放射性腿痛。

在體征上,腰椎間盤突出症多顯示有脊柱側彎,生理前凸變小或消失,在下腰部棘突旁1~2cm處有壓痛,並向一側下肢放射,還會出現皮膚感覺異常,直腿抬高試驗和加強試驗陽性,骨神經牽拉試驗可為陽性,腱反射可減弱或消失。

另外,腰椎間盤突出症可與腰椎管狹窄伴發,但腰椎管狹窄的患者可以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症,下面三點可作鑒別參考。

(1)間歇性跛行,即由於步行引起相應椎節缺血性神經根炎而出現明顯的下肢跛行、疼痛及麻木等癥狀,蹲下休息片刻,疼痛即見消失,即可重新再行走,之後再次發作,又再次休息,故而謂之「間歇性破行」。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併椎管狹窄時可同時發生。單純椎間盤突出症雖有時出現相類似現象,但休息后僅稍許緩解,而難以完全消失。

Advertisements

(2)椎管狹窄患者主訴常常很多,而在體檢時由於候診時的休息而使神經根缺血性變消失或減弱,以至無陽性發現。與腰椎間盤突出時出現的持續性根性癥狀及體征明顯不同。

(3)腰后伸受限,但可前屈由於后伸時使腰椎椎管內有效間隔更加減少,而加重癥狀並引起疼痛。因此患者腰部后伸受限,並喜歡採取能使椎管內容積增大的前屈位。由於這一原因,患者可出現「騎車能行數里,步行難過百米」。與椎間盤突出症明顯不同。

李維新教授提醒,掌握一些簡單地區別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到正規醫院,進行CT、核磁共振(MRI)及椎管造影等檢查,畢竟確診才是治療和治癒的前提。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