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腫么辦?

很多得了肛裂的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糾結,即不知道到底該選擇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治癒肛裂呢?臨床上,我們主張根據不同病期採用不同的治療手段。

一般常將肛裂進行分期:①初發期:即肛管皮膚表淺性損傷,創口周圍組織基本正常,表現為大便時肛門輕度疼痛和出血,肛門痙攣不明顯。②慢性期:有反覆發作史,經久不愈,每隨著排便都有劇烈疼痛和出血,肛門出現明顯的痙攣,肛裂口由於反覆炎性刺激出現皮贅(又叫哨兵痔)有時有膿性分泌物。③合併症形成期:由於肛裂皮贅的出現,肛裂口引流不暢,一旦感染就會出現繼發性膿腫,最終形成繼發性肛瘺,同時,由於肛門的反覆炎症刺激,肛門內裂口的另一端也會出現稱為肛乳頭瘤的增生物,所以,醫學上常將肛裂的瘺管、前哨痔、肛乳頭瘤稱為肛裂「三聯征」。

根據多年經驗,一般初發期肛裂經過飲食調整及藥物治療均能治癒。飲食上,一旦出現肛門疼痛和出血,即應禁食辛辣、飲酒,同時多吃蔬菜,水果,也可飲用蜂蜜水以保證大便通暢,因為便秘會加重肛裂,妨礙肛裂的癒合。從用藥角度,主要主張外用中藥坐浴,塗抹藥膏和通便藥物治療。

中藥坐浴的常用藥物為:苦參、黃柏、枳殼、元胡、地丁、川椒、川芎、魚腥草等,其作用是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通過藥物熏洗達到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和防止創口感染的作用。如果用藥不方便,也可用一勺細鹽加一勺花椒熱水煮開後進行坐浴,具體方法是:將藥物或花椒鹽水熬好后,待溫度40~50°進行坐浴,每日1~2次,每次坐浴10min。外用藥膏主要有馬應龍麝香膏、九華痔瘡膏、太寧乳膏、紅霉素軟膏等,起到促進創面癒合的作用。內服通便藥物臨床種類較多,可在醫生詳細指導下應用。

對於慢性肛裂特別是出現肛裂的「三聯征」時,用藥可能對緩解癥狀有一定幫助,但是卻不能達到根本治癒,這時必須經過手術治療。手術的根本目的一則是將肛裂口切除使之形成一個新的創面,另外主要是將肛裂的高肛壓因素解除,以保證肛管血供,使創面達到癒合。傳統的國內比較認可的手術方式基本都採用肛裂切除加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內括約肌切斷又分為開放式切斷術和閉合式切斷術兩種,主要目的是將內括約肌下1/3切斷,使之不再痙攣從而達到肛門血運正常和創面癒合。該術式優點是切斷部分內括約肌,成功概率高,缺點是術后痛苦較大,恢復時間延長。

本人根據肛裂的發病原理認為,肛裂之所以不癒合主要是因為肛門括約肌的長期痙攣導致了內括約肌表層的纖維增生,由於增生又加重了括約肌的痙攣,肛門壓力增高,肛管血運較差,因此,手術在切除原有潰瘍和增生物的基礎上,只需將括約肌痙攣及纖維化解除即能達到治癒,使肛門鬆弛,避免了切斷內括約肌所導致的過度損傷和癒合緩慢,經臨床驗證恢復快,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