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指數,判斷你體重狀態的衡量標準

體重過重,會增加心臟負擔,容易引發心腦血管問題;而體重過輕,身體的日常消耗跟不上,又會引起脂肪在內臟堆積,對身體健康一樣不利。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習慣用體重去衡量一個人胖瘦。但由於身高的差異,導致這一衡量方式並不適用於大部分人。

不能單看體重判斷胖瘦

BMI:身體質量指數

因此,為了排除身高對判斷一個人胖瘦判斷的影響,人們引入了身體質量指數,又叫BMI指數。一個人的BMI指數,可以用來衡量他當前體重是否標準,同時也是用於評估一個人身體因超重而面臨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的高低。比單純用體重來判斷要準確得多。那麼,BMI指數到底是怎麼算的呢?

BMI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單位:kg/千克)數除以身高(單位:米/m)的平方得出的數字,國際上常用于衡量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指數計算公式:

Advertisements

BMI指數 = 體重(kg)÷ [身高(m)]^2

測得自己的身高體重后,通過上述的公式,我們就可以輕鬆獲得自己的BMI指數,但這個數值到底意味這什麼呢?

BMI指數的判斷標準

由於BMI指數的計算方式比較簡單,只要知道自己的身高以及體重,就可以簡單計算出自己的BMI指數,再對照一下標準的BMI指數表,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體重,處於一個怎麼樣的水平了。

BMI從左到右依次遞增

國際上,將BMI指數在18.5~24.9這個區間的人劃分為正常體重人群,但由於東西方人種體質的差異,我國也相應地推出了另一個參考標準,將BMI指數介於18.5~23.9這個區間定義為正常區間。詳細參考範圍可參考下面的表格:

知道了自己的BMI數值,才能知道自己的體重到底處於怎樣的一個狀態,進而更好地調節自身體重。

Advertisements

BMI的局限性

雖然BMI排除了身高對於體重的影響,對於大部分人群來說是適用的,但由於人的身體構成比較複雜,對於一些特殊人群,BMI指數的判定方法可能會失效。需要結合其他數據才能判定一個人是否需要減肥或增肥。包括:

未滿18歲:成年之前,身體處於發育期,身高體重的比例與成年人有差異,因此BMI的標準不適用與未成年人;

運動員/長期健身人士:由於長期訓練的原因,身體肌肉會更加發達,部分力量型運動員由於長期負重,身高發育也受到限制,他們的體重以及BMI指數雖然較高,但體內肌肉比例遠超脂肪比例,並不需要進行減肥,因此BMI並不適用;

懷孕或哺乳中:孕期/哺乳期的婦女,由於胎兒發育或產後身材未完全恢復的原因,導致BMI標準異於普通大眾,因此計算出來的BMI指數,也不能用普通人的標準進行衡量;

身體虛弱的老人或身體原因久坐不動的人群:這類人群由於身體特殊原因,導致BMI指數過低或過高,對他們來說,BMI指數已經失去了參考價值。

對於特殊人群的BMI應當結合其他數據才能判定

BMI指數,對於大部分普通人群來說,可以作為我們體重控制的參考標準,通過身高,可以計算出標準體重範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體重控制計劃。而對於不適用BMI標準的人群,可以結合自己的體脂率,找專業人士進行具體諮詢。別再迷信什麼「最美女生體重不過百」或「美男天生虎背熊腰」,科學控制體重才是硬道理。

END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健身運動原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